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2 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等特征也在不断渗透到能源领域,使得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能源安全中的矛盾冲突越发激烈。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难以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满足发展的需求,必须依赖国际市场的资源供应,必须以全球思维应对能源领域的挑战。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能源安全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从供给侧看,中国能源供给质量实现了重大变革;从消费侧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型。2019年,中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水平巩固提升,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和中国能源合作迈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重要历史时期,能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中国应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着力打造国际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开发可替代的新型能源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优先扶持的战略领域之一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充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通过技术出口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技术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其中包括节能技术、新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受限的关键技术,占领能源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立足国内挖潜,在稳步推进常规油气勘查的基础上,加强对附近海域可燃冰等能源资源的勘查,探索经济可行的开发技术,提高能源自给自足能力,降低地缘政治不利影响。构建多元化的能源储备体系,构建“国家为主,民间为辅,第三方补充”的多元化能源储备体系,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以需求方为主导的多层次、多样化、灵活的能源供需结构,增加能源供给结构的弹性 XFlSGYW8ZPLWFM7OxPGhnz6uUwIDrLH2/IwyAuWRkrbMhPAAB7U/uiPWm+vDfr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