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3 新发展阶段西部能源产业利于绿色环保

3.2.3.1 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高质量发展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以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支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道路。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我国西部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最频发的地区。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367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中,西部约占80%。在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相当匮乏。岷江、渭河等河流污染相当严重。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有些地方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包头、西安、库尔勒等城市的地下水污染也比较严重;由于二氧化硫和烟尘等过度排放,酸雨在西部地区城市中相当严重。此外,西北草地还存在过度放牧、过度采樵以及过度采集中药等现象,导致草地严重退化;西南森林存在着乱砍滥伐的现象,导致森林资源减少。西部水土流失给长江和黄河带来的泥沙每年达20多亿吨,这不仅导致大量表层土肥力下降,还导致下游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可以说,实现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必须做好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3.2.3.2 新发展阶段西部能源产业有利于实现西部地区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是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并不断升级的新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树立起大局观和长远意识等理念,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可见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增殖的过程。在发展中要坚定不移地坚守新发展理念,如果没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就难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很难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生活提供新的增长点,而且人民群众生活在更加干净、安全、适宜的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高效发展。我国经济在由高速向高质量过渡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做好防治污染与治理好环境的两手工作,必须坚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信念,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战略定位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绿色发展的框架内,首先,解决好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坚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加快企业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其次,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消费领域,都要坚守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在生产环节充分利用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数据化最新成果,采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释放的污染物。从技术和能源支撑来看,应建立完善的绿色供给体系,不断健全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若缺乏更为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以及必需的配套设备,没有传统能源的清洁改造以及新能源的资源节约,就没有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服务,因而要从源头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制定和完善引导绿色发展的政策,使产业政策向绿色产业发展体系转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产决定消费,反过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只是在生产端降低能耗远远不够,要想处理好能源及环境所遇到的问题,首要的就是改变那些高消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说,人的自然需求是无止境的,社会主义生产以公有制为前提,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不是建立在无限制的物质欲望需求之上,而是建立在促进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任何严重破坏和损害环境的经济发展项目都是不可持续的,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保持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互动关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更加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由此观之,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优化发展方式,只有对物质产品进行合理的节制性消费,摒弃“越多越好、用过即丢”的消费观念,才能控制人对物质资源的需求,进而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催生健康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隔离错误的消费观念,避免肆意浪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5Bi4dq40UVPQiPghnnLDeXufZl5WO+f+vpBuqF3CP8qXIGqTygXQ/NSO15wRBC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