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推动东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是西部地区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不断推动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前提与基础。经济协调发展既要破解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难题,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既不能搞平均主义,又要更加注重资源均衡配置;既要补齐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又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在中国GDP增速由双位数高速增长转为6%~7%的中高速增长后,大量的新增经济产值主要来自内陆省份,特别是贵州和云南两个西南部省份,在2018年、2019年分别位居GDP增速榜的榜首。在2019年上半年的GDP数据中,云南以9.2%的超高速度一骑绝尘,成为毫无争议的经济黑马,而贵州也以9%的经济增速紧随其后,大幅领先于一些沿海经济强省。这几个省份都属于西部的西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成绩有些尴尬。数据显示,包括陕西在内,甘肃、宁夏、青海等西北省份的经济增速基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经济洼地”。因此,西部地区内部的分化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只有解决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解决好西北地区的“经济洼地”问题,才能推动西部地区经济体系质量的整体提升。
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安排好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系统部署,强调我国要在薄弱领域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城乡、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场合谈到过“木桶效应”,以此说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明晰了要解决好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和协同带动。协调发展理念正是强调补齐经济发展中的各项短板,挖掘其中优势,促进经济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确定经济体系内部比例,减少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不合理停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最终产品顺利进入生产和生活消费。不断促使不同区域发挥其比较优势,践行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优势互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为了解决协调发展问题,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区域协调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的举措,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使城乡及区域间的良性发展、不断缩小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关系到现代化强国全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必须立足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以便形成新的发展格局的政策规定中,政府经济建设的重点依然放在对创新产业的支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污染的防治、新型现代化基础建设、“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执行,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留住和吸收引进人才,使高校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建设好西部地区。最后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建构并健全城乡融合的发展体制及相应政策。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开拓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融合发展,等等
。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这种状况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但现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成为影响我国继续发展的严重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所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发展”作为必须牢固树立的新发展理念之一,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