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1 新发展阶段西部能源产业促进科技创新

3.2.1.1 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有待进一步提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从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渗透到所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的步伐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日益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若技术创新跟不上,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推动技术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最重要的基石,也是一个地区最紧迫的时代要求。同时,创新也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巨大的经济体量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撑动力正在减弱等因素,我国经济发展必然转向质量变革,向质量要效益。这就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西部大开发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但是,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在国家整体区域发展中处于什么水平呢?目前,关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最权威的报告为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评价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前2位,天津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排在第4位、第5位和第6位,西部地区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从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来看,该评价报告的结果显示,排在最后几位的是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云南、海南、贵州、新疆、西藏。除了海南以外,其他均为西部省份。可见,西部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度和力度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研发投入强度提升缓慢、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的占比有待提升、企业研发和技术升级改造亟待加强、创新型省(区、市)建设尚需快速推进等问题十分突出。

3.2.1.2 新发展阶段西部能源产业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提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这一观点,并将创新正式确立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以此推动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而要想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其关键点和制胜点亦是创新。

做强做优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从企业做起,特别要大力支持重点大型骨干企业中的国家和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做强做优;要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帮助其与外国有名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对新建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要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加快新产品升级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发展。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应支持在企业较多的地方,以大企业为依托,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吸纳相关的民间机构及各类智囊机构的科技力量,联合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开发基地,承担一些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为各个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化等方面的服务。

增强有效供给,精准引才。人才是助推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引擎。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强化政策供给,突出政策引领作用,打开聚才引才新思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引进紧缺人才的配套政策,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企业可以实行重奖政策,奖励同科技人员的贡献挂钩;设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将技术创新成果作为衡量创新人才、提高待遇的重要标准。完善引进人才薪酬待遇、编制、住房等保障政策,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对接,把引才重点放到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开发网上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广泛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注重融合发展,培养人才。不仅要大力引进外部人才,而且要培养好现有人才。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分行业分领域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实行“人才+基地”“人才+产业”“人才+项目”等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活产业人才发展的源头。 XFlSGYW8ZPLWFM7OxPGhnz6uUwIDrLH2/IwyAuWRkrbMhPAAB7U/uiPWm+vDfr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