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哈尔滨市文化产业未来趋势研判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展望

(一)持续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

2024年,哈尔滨将聚焦“创意设计之都”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做大做强创意设计产业,推动创意设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努力构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创意设计之都”建设,以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为牵动和支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以打造园区为抓手、以赋能项目为牵动、以校企校地合作为依托、以瞄准市场主体和经营收入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着力提升创意设计产业集聚效应

按照“集聚、提升、扩量、赋能”的工作方向和发展思路,加快提升本土创意设计服务能力,以大力培育创意设计园区、创意设计街区、文化创意中心、双创孵化基地为重点,促进本土创意设计企业和机构逐步发展壮大,加快形成品类齐全、竞争有力、影响广泛的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提高哈尔滨创意设计产业的全省辐射力、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竞争力。

2.强化设计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有效梳理全市绿色食品企业、老字号、原字号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开展精准对接、精准服务,促进一批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促进一批老字号、原字号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丰厚文化资源禀赋,聚焦冰雪旅游、避暑旅游、节庆旅游等特色文旅景区和项目,有效导入创意设计赋能价值,促进一批特色文旅企业焕发动能;推动本土创意设计机构与本地设计服务项目有效对接、合规衔接,促进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精彩呈现;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特色小镇、近郊旅游、农业景区等乡村规划建设项目,让创意设计融入乡村发展肌理,促成一批惠农利农项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全面提升创意设计产业品牌效应

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力量,做大做强东北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博览会、哈深创意设计双年展、哈尔滨国际时装周等创意设计品牌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展会赛事活动,提高哈尔滨创意设计的影响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品位品质、时尚魅力,为申报国际“创意设计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续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提出龙江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关于“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黑龙江省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涉及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打造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络、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边境旅游服务、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提升行业综合能力、强化工作保障措施八大方面内容。八大方面都对哈尔滨提出了明确任务,发挥哈尔滨的龙头带动作用。2023—2024冰雪季冰雪旅游火爆“出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2024年,哈尔滨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让一季冰雪激发全季动能。

1.全面梳理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

深度挖掘城市特色文化,形成IP矩阵,打造系列品牌,突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厚重底蕴。以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金源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为主体,从文化起源、文化特点、当前样貌、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助推城市文化品牌增值,放大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和创意要素,找到文化资源与城市功能优化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使文化资源成为哈尔滨建设文化名城的有力支撑。

2.持续叫响冰城夏都城市品牌

继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后,哈尔滨全力打造避暑康养优选地,叫响“春醉丁香芬芳、夏享北国清爽、秋观五花山色、冬赏冰情雪韵”全季旅游宣传语。发展森林游、湿地游、民俗游、研学游、工业游等,推动形成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以国内外成功文化城市为榜样,深化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走文化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市文旅局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景区景点、大型文旅活动、地域特色品牌、文博场馆等各类资源,推出包括春雪之约、欧陆之地、音乐之城、燃情亚冬、城史文化、红色记忆、温泉康养、亲子研学、非遗美食、博物展馆在内的十大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朋友们更加全面了解哈尔滨的人文历史,沉浸式体验哈尔滨特色文旅。

3.突出城市特色文化

一是突出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以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新艺术运动等融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等不同风情的老建筑为代表,沉浸式地感受哈尔滨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二是突出魅力彰显的音乐之城。作为联合国授予的亚洲唯一一座“音乐之城”,音乐已成为哈尔滨这座旅游城市的一个独特符号。以音乐文化为例,2023年通过市人大审议决定把每年8月6日定为“哈尔滨音乐日”,2023年,哈尔滨作为中国首个申办城市获得第20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举办权,作为被联合国命名的“音乐之城”,显著提升了城市音乐文化影响力。

(三)做大做强冰雪文化产业

哈尔滨是中国现代冰雪运动发源地、现代滑雪中国登陆点、现代大众滑雪发源地。冰雪作为哈尔滨的城市IP,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或一个标识,更是城市的“文化芯片”,让哈尔滨更具辨识度、记忆点。哈尔滨统筹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四大重点冰雪产业发展集群,进一步夯实冰雪文化之都底蕴。

1.重构战略规划

聚焦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冰雪经济高地和国际冰雪合作示范区核心定位,对县(市、区)旅游资源一体化规划、市场化整合、系统性重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功能,形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融合大美,辐射全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力争用3年时间让特色文旅规划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成熟定型,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迈出重要步伐,让哈尔滨冰雪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哈尔滨,将冰雪旅游度假胜地打造成冰雪旅游度假“圣”地。

2.构建文旅体融合发展体系

哈尔滨成功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奥运冠军之城”哈尔滨成为第二个举办两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城市。结合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场馆要求,推进哈尔滨核心区冰雪运动场馆设施改造升级,完善核心区赛事中心功能。根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哈尔滨核心区建设推进实施方案》,到2025年,建成哈尔滨示范区总部基地,打造IP赛事、国际洲际赛事等冰雪运动全赛事体系;到2028年,建成哈尔滨示范区冰雪体育赛事中心、人才中心等,打造1~2个冰雪体育产业集群、3~4个国内外著名冰雪旅游目的地。围绕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聚焦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把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与筹办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巩固当前冰雪旅游大好势头结合起来,推进发展“冰雪体育”新产业、新模式,重构文旅体融合发展体系。

3.大力发展冰雪经济

《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涉及加强冰雪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举办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推进冰雪装备产业扩容升级、巩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文化产业6条措施。明确落实《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先行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区、后冬奥国际冰雪合作示范区,创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区和冰雪经济高地。加快推进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冰雪装备科技创新、提档升级,叫响龙江冰雪装备品牌。

(刘轶梅,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黄澄,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所研究员;邹庆国,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丽,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鹏,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邢芳芳,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冬颖,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雪娇,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北国旅游》编辑部编辑) AKuIE7pHVppKdaWENSC0orVqeVNci9sjzfT9h3rWthdszfxoi3pvzhwcdPw1Wx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