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哈尔滨市的支柱产业。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创意设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的发展目标,并相继科学编制“创意设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冰雪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使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全面复苏和稳步发展的态势。
截至2022年末,哈尔滨市拥有创意设计相关服务企业7943家,实现营业收入158.08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创意设计企业新增749家,增长率为10.4%,营业收入增加29.5亿元,增长率为22.94%,创意设计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哈尔滨全市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其他广告服务、规划设计管理等全口径八类创意设计产业市场主体达12898家,实现营业收入137.16亿元,创意设计产业规模质量逐步提升。2023年新评选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4个,创评省级工业企业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个,3家企业获批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实现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零的突破。哈尔滨汽轮机厂入围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一是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发展。依据《哈尔滨市“创意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2022—2030年)》,在逐步培育壮大已列入发展规划的14个园区的基础上,新培育了哈尔滨新区创意设计产业园、哈尔滨师范大学创意设计产业园、哈尔滨学院创意设计产业园等7个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哈尔滨新区创意设计产业园被认定为“首个黑龙江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入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平房动漫基地成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合作园区。哈尔滨松雷集团打造的何所有创意产业基地,已有20余家企业落户,获得中国品质生活消费体验中心、纺织非遗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荣誉。2023年底,哈尔滨新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二是实施创意设计赋能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创意设计赋能普及推广,有效助力全市美丽乡村、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依据哈尔滨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将绿色食品、服装服饰、轻工制造、家居用品、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以及老字号、原字号等传统产业作为创意设计优先赋能对象,推动创意设计产业与实体经济、城市形象提升深度融合。通过创意设计赋能,房车小镇、套娃小镇、帽儿山旅游小镇、得莫利旅游小镇等生态旅游景区形象得到有效提升。改造升级20余条创意设计街区,赋能引领重点文旅景区转型升级,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旧址、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等一批特色网红打卡地“出圈”、出彩。以城市IP打造创意设计新引擎,“淘学企鹅”入选2022年度国家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雪妮妮”城市品牌IP形象亮相哈洽会,有效释放创意设计赋能推力。移动的“清明上河图”“动力星野”等一批创意设计应用场景拓展文旅消费新领域,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三是举办创意展会赛事节庆活动。举办首届东北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博览会、2023哈尔滨城市品牌创意峰会、哈深国际设计双年展、哈尔滨国际创意设计周等100余场高质量赛事活动,打造创意设计交流合作国际高端品牌,有效提升哈尔滨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将创意设计嵌入生产生活,中国·西班牙文化艺术节、星空露营节、云顶露营节、2023哈尔滨国际风筝节、首届龙江湿地露营艺术节等活动,擦亮东亚文化之都、世界音乐之城城市名片,“创意设计之都”成为哈尔滨重要标志。以时尚之都“创意风华秀”、哈夏冰城“青春创意正当行”、商业蓬勃“KC时尚盛典品牌展示会”等十大主题活动,推动创意设计与新消费、新体验、新经济跨界融合发展。四是构建高端创意设计平台。引入域外创意设计资源,有效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借助深哈对口合作契机,采取省、区、市三级共建模式,在哈尔滨新区建设全省首家创意设计综合服务平台——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该中心已引入国外日本、美国和国内河北、广东等创意设计机构27家,在产业集聚、平台服务、赛事举办等方面发挥了牵动引领作用。与中国广告协会合作,在哈尔滨新区创意设计产业园设立中国广告协会品牌发展创意设计中心和北方品牌创意设计中心。已引入域外创意设计机构37家,达成创意设计类合作项目50余个,域外资源为哈尔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
一是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商品。从2018年开始,举办了3届哈尔滨市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暨“冰城伴手礼”大赛,征集体现哈尔滨地方特色文化、美好生活的创意旅游商品,开发出涵盖工艺品、纪念品、食品等十五大类别155个品种上万件商品,覆盖了旅游行业全产业链。在国家级旅游商品大赛中,累计选送100余件“冰城伴手礼”,共获得38个金、银、铜奖项。特别是在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哈尔滨松雷集团的“何所有东农《三花猪》肉灌系列”获得金奖。二是开发文创产品。积极指导鼓励冰雪大世界、东北虎林园、哈尔滨极地公园等文旅企业,开发文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冰雪大世界以“熊小冰”和“熊小雪”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通过商品IP形象提升了景区品牌价值。东北虎林园将东北虎元素与黑龙江省旅游吉祥物——爽爽虎、传统文化、卡通形象相结合,开发出30余种特色文创产品。哈尔滨极地公园围绕原创文旅IP“淘学企鹅”,打造了淘学企鹅文创店,开发出四大品类200余种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3年冬冰雪季,哈尔滨极地公园推出“淘学企鹅”打卡龙江美景台历、原创企鹅护照等。
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692.5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5倍、3.4倍,达历史最高水平。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2080.5万人次,保持东北地区第一。仅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就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2024年2月10—17日春节黄金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增长235.4%。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峰值。一是文旅赛事活动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哈洽会、哈夏音乐会、国际啤酒节、哈马、冰雪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等经贸文旅体活动热点不断,以冰雪大世界火爆“出圈”为标志点燃哈尔滨最美冰雪季、最热旅游目的地,连续7年位列“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二是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哈尔滨市旅游四季分明、产品丰富,结合“春赏花、夏避暑、秋登山、冬踏雪”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开发5条创意主题产品线路,包括时尚创意之旅、特色民俗之旅、音乐艺术之旅、欧陆风情之旅、时代印象之旅,将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哈尔滨工艺美术馆、中华巴洛克街区、哈尔滨大剧院等地标有效串联,融合到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可以沉浸式品味创意之美、品尝特色美食、品鉴文化艺术,体会时尚多元的创意之旅。三是发挥历史文化街区集聚效应。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太阳岛风景区分别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四是培育壮大文旅龙头企业。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过重组,作为哈尔滨市唯一一家市属文化旅游企业集团,肩负着推动市冰雪经济和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重组后的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通过培育壮大“太阳岛”“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博会”“哈马”等一系列文旅品牌,逐步形成集冰雪旅游、创意设计、宾馆餐饮、食品加工、体育赛事等产业于一体的文旅产业新链条,力争成为百亿元文旅产业集团和千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
2022年3月,黑龙江省出台首个专门针对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提出哈尔滨市要开展省会城市提升行动,用创意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打造全省创意设计核心区,努力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哈尔滨市以“创意设计之都”建设为牵动,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创意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2022—2030年)》,着力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扩大创意设计产业规模,赋能重点领域和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为推动哈尔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按照《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对哈尔滨市提出的重点任务,以及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台《哈尔滨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形象定位: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产业架构:根据哈尔滨市冰雪资源分布特点及未来市场的产品发展需求,构建“一心、两带、六大工程、三个支撑”的“1263”冰雪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心综合集聚、两带串联带动、六大工程建设、三个体系支撑”的冰雪经济发展态势。
在上述规划指引下,出台《黑龙江省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哈尔滨市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哈尔滨市支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具体落到10个方面助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同时,出台《哈尔滨市支持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哈政办规〔2023〕2号),以举办亚冬会为契机,助推体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