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明

二十四节气组歌
清明时节

高长青

禁烟火,吃寒食,

多少思念化作纷纷雨。

念念不忘你的叮咛期许,

故人已去,守候终成往事。

纸鸢飞,秋千起,

岁月静好,花落化春泥。

太平盛世如你所愿所期,

丰碑永铸,历史不会忘记。

清明的风,清明的雨,

天地清明,春光最盛时,

多少别离,多少记忆,

人间清明,希望生生不息。

歌词曲谱
清明时节

清明 物候特征

清明,春季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已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前一二日,禁烟火,吃冷食,名曰“寒食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清明时节,桐花渐渐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鹑

清明五日后,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洞中,而喜阳的鹌鹑活动增加,古人误以为鹌鹑由田鼠变化而成。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常有,初见霓虹。

清明花信风

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 风俗习惯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的上午出发,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放风筝

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古人相信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时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插柳

清明时节杨柳发芽抽绿,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古时的秋千多用树的树杈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的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 饮食起居

清明节气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立春之后人体内的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因此,清明是养肝的好时机。

晚睡早起

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早晨七点至九点是辰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锻炼选在十点后

在春季,一些人会选择起早锻炼身体,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春天的早晨过于冷,如果想锻炼的话,可以选择在上午的十点和下午的四点左右。需注意,应该选择轻柔和缓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走、慢跑、散步等,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

清明继续捂

民间有一条保健谚语“春捂秋冻”,这是为适应频繁的冷暖变化与较强的风力,以及适应早晚室内外温差而总结出的规律。清明节气期间,气温升降无常,晴雨不定,建议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至少在外出的时候,携带一件厚衣服,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原本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群,若因受凉而出现不适,可在汤羹或米粥中,加一些温中健脾、散寒利湿之品。

减甘增辛

清明节后已进入暮春,气温升高,人体也因阳气升动而向外疏发,体内外阴阳不平衡,人们气血运行波动较大,故应慎食“发物”。诸如海鲜、羊肉、狗肉,以及香菜、茴香、大葱、生姜、白酒等,尽量少吃,防止诱发旧疾。可适当食用一些红枣、枸杞子、豆制品、鸡鸭鱼肉等补血养肝,以及荠菜、菠菜、油菜、芥蓝、芹菜等和中通腑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多吃,特别要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 农时农事

清明过后,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段,应加强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注意做好作物田间的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或减轻涝渍灾害。油菜已进入花期,要加强施肥管理,可选择有利时机喷施2~3次足量的硼肥,提高油菜的结荚率。小麦开始进入开花、灌浆期,应该注意水量的调节,防止水分过大引起落花,在小麦扬花期应根据情况追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以满足小麦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清明 谚语俗语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雨打清明节,阴雨连绵四十五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 古代诗词

阊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vvPLmJR/n3qCDIM7S86TVz2LcK9SqxZovyPrXz0goEFDvF0kDuwtXU1eGUC25f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