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年

就这样,杨坚在般若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智仙的抚育和教导下,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在他八岁那年,西魏发生了一件大事,统治者宇文泰创建了影响中国历史几百年的府兵制。

府兵最早起源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当时西魏在经济、人口、兵力上远不如东魏,在战争中一直处于弱势,高欢倚仗强大的军队连年来侵犯。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宇文泰决定扩充军队、改革兵制,他采用鲜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作为编制新军的蓝本,于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府兵组织系统。

柱国全称“柱国大将军”,八柱国的设置模仿了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其中宇文泰为全军统帅,西魏宗室元欣则只是挂虚名,并无实权,真正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分别是: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每个柱国统兵八千,下辖两个大将军,杨忠就是大将军之一,归属于独孤信。

不要小看了这个大将军的身份,在军政合一的西魏时代,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他们背后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个大家族。这些家族彼此联姻,结成了共同利益集团,历史上称之为“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西魏、北周、隋、唐四代国君都出自其中。

这次兵制改革,正式确立了杨忠在西魏政权中的地位,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而作为贵族子弟,杨坚有着诸多特权,比如进入当时的“贵族学校”——太学。

太学是国家最高学府,最早创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子弟,教授儒家经典。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太学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西魏建立之初,长安是没有太学的,以宇文泰为核心的统治集团成员大都是武川镇军人出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鲜卑贵族,他们以武为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可以说都是粗人,很少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宇文泰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军人是能够得天下的,可怎么治理天下呢?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大兴教育,培养文化人才,尤其是培养好统治阶层的接班人。不然就算将来得了天下,也难免被那些士族嘲笑没文化。

所以宇文泰仿照汉魏制度,在京师长安兴办太学,拜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校长),令贵族子弟进入太学读书。这时的杨坚已经十三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所以直接被宇文泰选入太学,跟一帮贵族子弟学习儒家文化。

在太学期间,杨坚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照理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应该活泼开朗、顽皮好动才对,可是杨坚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深沉和严肃,他刚入学的时候,都不怎么跟人说话,也不跟人玩耍,整天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而且他不仅在学校这样,在家也是如此,搞得连他至亲的人都不敢跟他开玩笑。这可能是在寺院待久了的缘故吧。不过杨坚学习倒是很用功的,成绩也不错,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表扬,也因此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这应该算是他的过人之处了。

至于杨坚在太学具体学了什么,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推测应该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理论方法,这对他日后的成长肯定是有帮助的,毕竟他把国家治理得还不错。不过他在太学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认识了一帮与他一样出身贵族的同学。这些同学将在他未来的仕途以及走向帝王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V5EvqoFiGdrlzTHKbZtWkRbfCk/EDy14vkWsP/ZX6eTVihq1fsh2MEqCmJ8PY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