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攻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前后用时不到半年。
在周灭齐的过程中,杨坚作为周军六大总管之一,在宇文邕的直接领导下全程参与了各大战役,又和宇文宪平定高湝、高孝珩势力,可以说功不可没。因此,同年二月,杨坚被宇文邕任命为定州(今河北定州)总管。
定州地处河北中部,下辖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五个郡,曾是北齐防御突厥的要地。如今宇文邕在定州设置总管府,统辖定、冀、灜等州十几个郡,又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地位。所以杨坚这次出任定州总管,算得上是被委以重任了。因此他非常高兴,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开赴定州,由城西门而入。但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入城竟然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早在东魏、北齐时期,定州城的西门就一直紧闭不开。高洋在位时,有人请求将西门打开,以方便百姓出入,但高洋却不同意,还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将来会有圣人开启它。”他的话很快在定州传开,被百姓们奉为“真理”。此后二十多年间,定州西门就再未开启。
杨坚并不知道这件事,他只是正巧从西门入城,城门也很自然地就开了,完全没有什么异样。但定州的百姓们不淡定了,这二十多年西门一直不开,杨坚一来就开了,莫非他就是高洋所说的“圣人”?
要知道“圣人”在当时是不能随便叫的,不是道德品质高就能称圣人,那得是孔子或者帝王级别的人才能当得起。所以这种传言对杨坚是不利的。
果不其然,经定州百姓这么一议论,长安那边很快就被惊动了。本来杨坚就有“相貌非常”的舆论压力,现在再加上这件事,便彻底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
宇文邕很是震惊,他心里想怎么哪儿都有杨坚的事?难道他真有天命不成?事实当然不是,定州西门之所以不开,是因为突厥在西北方,一旦入侵就会威胁到西门。宇文邕也知道这些,可是杨坚身上确实有太多奇异之处了,让人不得不生疑。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平息舆论,他于次年初改任杨坚为南兖州(今安徽亳州)总管。
杨坚接到诏书,心里很不高兴。从定州到南兖州,看似是平调,实则是降职,因为当时定州的战略地位远高于南兖州。
杨坚因此心情低落,很不情愿地收拾行装,准备去南兖州。他刚要出发时,突然有一个下属来见他,正是他的老朋友庞晃。
当时庞晃正担任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是杨坚的直系下属,他听闻杨坚被调离定州,就赶来为他送行,并乘机对他说:“燕、代这两个地方是精兵聚集之处,如果现在兴兵,是可以图谋天下的。”
庞晃的意思很明白,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精兵聚集,士卒骁勇,在这里起兵必能夺取天下。
杨坚也知道定州的重要性,因此才对被调离的事耿耿于怀。但他也知道只有定州是不足以成大事的,而且以他现在的实力,完全没有抗衡宇文邕的可能,所以他断然不会因为一时的气愤而造反。
不过他还是很感激庞晃的,这家伙当初在襄阳就说他能当皇帝,现在又来劝他起事,当真是他的超级粉丝。于是他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
庞晃没有再说什么,他觉得杨坚反正是当皇帝的命,早点儿晚点儿也没关系。
就这样,杨坚带着他的不甘和初生的野心离开了定州。在南兖州任上,他是失意的,这里不仅远离朝廷,而且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就像是被放逐了一般。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短短几个月后,他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在灭齐一年后率军出长安,准备北伐突厥,但在行至云阳宫(今陕西淳化县)时突然病重,随即返回长安,当夜便病逝了,终年三十六岁。
宇文邕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数一数二的明君,他在位十八年,亲政六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建立了统一中原的伟大功绩。他的英年而逝将改变北周的命运以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将改变杨坚的人生。
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时年二十岁,是为周宣帝。这位年轻天子所继承的是一个没有权臣把持朝政、统一了北方的强大国家,以及宇文邕尚未完成的大一统事业。他能否实现父亲的宏愿?又会把国家治理成什么样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宇文邕作为一代雄主,按理说他的儿子应该不会太差才对。但事实上,宇文赟和他父亲相比,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