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伐齐

当年七月,宇文邕正式下诏伐齐,并公布各军将领人选。早在宇文泰时期,西魏就仿照《周礼》设立了天子六军,每军设一总管。宇文邕以陈王宇文纯、荥阳郡公司马消难、郑国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统兵进攻洛阳金墉城。又命齐王宇文宪率二万人进攻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清丰一带)。

六军是伐齐的主力,他们的总管要么是宇文邕的兄弟,要么是当时北周的名将。但伐齐光有主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助攻、应援、后勤等部队。而这些部队的将领也都是名将或皇亲贵胄,其中就有杨坚。

当初来和说杨坚是将才,宇文邕觉得很有道理,毕竟他爹杨忠那么能打善战,他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因此他决定重用杨坚,给他一个领兵的机会,让他与广宁郡公薛迥率水军三万自渭河进入黄河,作为助攻部队。

当年八月,宇文邕带领着北周六万主力部队进入北齐境内。为了严明纪律,他下令禁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令者斩。这些措施得到了民心。战争初期的进展很顺利,北周军队连续攻克了洛阳周边的几个重镇,但在围攻金墉城时却遭受挫折,许久不能破城。

金墉城是洛阳西北角的一个小城,始建于曹魏时期,这座城虽然小,但城垣却非常宽厚坚实,而且北靠邙山地势险要,是洛阳的军事要塞。

如今金墉城久攻不下,而北齐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连赶来,北周部队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这时恰逢宇文邕又生了病,不能指挥战斗,于是就率军连夜撤退。

这次伐齐最终无功而返,北周的将士一时间都很灰心丧气。但宇文邕并未因此失去信心,他已开始总结失败的原因。

首先,伐齐的时机是否合适?他觉得并无不妥,因为北周经过改革之后国力大幅提升,而北齐那边皇帝昏庸暴虐,政治腐败,国力日渐衰微,在这样的形势对比下,出兵伐齐没有问题。

其次,用人是否不当?这次伐齐的主力部队由他亲自指挥,所选用的将领也都是忠臣名将,没有人违反军纪,更没有人临阵脱逃,可以说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进行。

最后,进军方案是否有问题?以往北周也曾伐齐,每次都是进攻洛阳,北齐对此早有防备。而且洛北山城金墉城城小而坚固,攻打起来十分困难。此次伐齐之前,就有将领建议不要攻洛阳,改攻北齐别都晋阳,但宇文邕没有采纳。如今看来,攻打洛阳的策略确实有问题。

宇文邕不愧是英主,他知错就改,于第二年冬天再次率军伐齐,兵锋直指晋阳。这次杨坚仍然奉命随军参战,不过他的角色已不再是助攻者,而是六军总管之一。这既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源于宇文邕对他的信任。

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北周的军队再次东进,在渡过黄河后,便对北齐重镇晋州展开攻势。晋州的治所在平阳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市,这里是晋阳西南面的门户,地位至关重要。北周大军到达后,驻屯在汾水附近,以主力六军进攻平阳,并分遣几路兵马扼守各处要塞,以阻击北齐的援军。一切部署完毕,宇文邕亲自到城下督战,周军士气大振,平阳城破近在眼前。

晋阳距离平阳大约五百里,平阳这边战斗刚打响,晋阳那边就收到了求救的消息。这时高纬正好在晋阳,不过他不在城中,而是正和宠妃冯小怜在晋阳北边的祁连池狩猎。

当时从平阳来报告军情的人由早上到正午,一连来了三拨,但都被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拦下不让见高纬,他的理由是:“皇上正在打猎寻乐,边地一点儿小打小闹只不过是常事,这么着急干什么!”原来在他眼里国家战事还没有皇帝打猎重要。有这样的丞相,北齐不亡真的是难啊!

到了晚上,前线的使者又来了,这次直接报告说“平阳已经失陷”。高阿那肱这下慌了,赶紧去报给皇帝。高纬一听也挺着急,就准备回晋阳拟订对策。但这时他的爱妃冯小怜说话了:“人家还没有尽兴,再陪我猎一圈嘛!”

高纬这个皇帝当得也是难,本来自己就昏庸,身边还有一群拖后腿的大臣和妃子。一边是军情紧急,一边是美人,他怎么办呢?这事要放到明君身上,肯定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如果放到一般皇帝身上,可能会先安抚妃子,说一些日后补偿的好话,然后再走。但高纬两者都不是,他居然果断答应了冯小怜,又陪着她猎了一圈。这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为,颇得周幽王真传。

好在冯小怜猎完一圈就歇着了,高纬这时才腾出手来调兵遣将,准备收复平阳。他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并以右丞相高阿那肱为各军统领,率前军先行进。

皇帝归皇帝,将士归将士。高纬虽然昏庸,但北齐的军人真不是吃素的,仅以战斗力而言,丝毫不逊于周军。

面对声势浩大、兵锋正盛的十万齐军,宇文邕也捏了把汗,他知道不能硬碰硬,于是避敌锋芒,主动率军撤退,只留大将梁士彦率一万人镇守平阳。

高纬一看周军跑了,象征性地派人追击了一下,然后命令大军围攻平阳,想把失去的城池夺回来。

齐军昼夜强攻,各种攻城器械使了个遍,几天下来,平阳城的楼堞都被抹平了,城墙就剩下一米多高。眼看城池摇摇欲坠,而援军却迟迟不来,城内的周军开始害怕了,他们觉得到这个份儿上,这城已经守不住了。

我们知道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一旦士气没了,军队也就垮了。周军现在就是士气最低落的时候,如果不激励一下,恐怕平阳城很快就要失守了。

梁士彦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激励士卒说:“今天我们就要死守在这儿了,我作为主帅,应该死在你们的前面!”

士卒们一听,无比振奋,心说主帅都豁出去了,我们还怕个啥?于是都奋勇向前,呼声动地,个个以一当百。齐军人数虽然多,但也顶不住这种不要命的冲击,逐渐退却了。

趁着这个工夫,梁士彦赶紧带人修缮城墙,城里男女老少全都上阵,昼夜抢修,终于用三天的时间修好了城池。

这时齐军也已经休整完毕,又来继续攻城。这次他们学聪明了,不再强登城墙,而改为挖地道的方式。

事实证明,挖地道的确经济实用,齐军只用了半天工夫就挖通了地道,然后城墙就坍塌了,露出几米宽的口子。

齐军见机会难得,赶紧沿着缺口往城里冲,而这时他们的皇帝陛下突然发来命令:“暂停!”

齐军将士很纳闷,正进攻呢怎么喊停了,难道周军的援兵来了?

其实他们想多了,周军援兵暂时还来不了,高纬的玩性来了才是真的。刚才高纬站在远处见到齐军即将入城,觉得很有仪式感,心想这么光辉的时刻怎么能少了我的爱妃呢?于是他下令暂停入城,并派人召冯小怜来。

对于这位“无愁天子”,我们已经无力吐槽,估计他是单机游戏玩儿多了,习惯性地按暂停键,却不知道现在是联网模式,他停了人家可不停。就在他等冯小怜来的这段时间,周军加紧用巨木封堵城墙缺口。等冯小怜化好妆过来,城墙已经被补好,齐军想进城也进不了了。

对此高纬很失望,这不是让自己在小怜面前丢脸吗?冯小怜也很失望,自己大老远跑来看齐军入城,怎么城还没破?她很不开心,想着不能白来一趟吧!这时她听人说平阳城西有一块巨石,石上有圣人留下的遗迹,于是来了兴致,闹着要去看看。高纬有点犹豫,心想要看巨石必须得过汾水,而汾水桥离城太近,万一被周军暗箭伤着怎么办?想来想去,他决定在更远的地方现造一座桥,从那过河。可是一时间上哪儿找来造桥的材料呢?高纬灵机一动,命人把攻城器械拆毁造桥,然后带着冯小怜过桥去看巨石。

看着自己的天子如此荒诞,齐军将士既失望又无奈,他们心里不禁要问:皇帝您到底是来打仗的,还是来谈情说爱的?

对高纬来说,这两者并不冲突,他可以一边跟冯小怜谈情说爱,一边看齐军将士攻城,反正平阳城就在这里,哪儿也跑不了,何必着急呢?

高纬不急,但有人急,梁士彦苦苦坚守平阳,已经快撑不住了,不得不派人向宇文邕求救。宇文邕见齐军在平阳城消耗得也差不多了,于是率军东渡黄河,准备与齐军决战。

同年十二月,周军八万多人逼近平阳,但在行至城南十多里时却被一道深沟阻挡。原来齐军为防周军救援平阳,早在这里挖了沟堑,并派遣重兵守在沟北。

面对眼前的深沟,宇文邕犯起了难,如果强行渡沟,即使能突破齐军防线,自己也必然伤亡惨重,但如果不渡沟,就无法解救平阳,平阳一旦丢失,此次伐齐必将无功而返。

正当宇文邕发愁时,怪异的一幕出现了,齐军不知怎么的,竟然主动把沟给填平了。宇文邕百思不得其解,齐军这是什么意思?不仅宇文邕搞不懂原因,齐军将士也不明白,高纬皇帝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好不容易挖好的沟竟然又让人给填上,这是要给周军铺路吗?

高纬当然不会傻到为敌人铺路,他之所以命人把沟填上,主要是想和周军决战。之前他见周军逼近平阳,心里也有点着急,就问众臣要不要跟周军打。齐军将领都说不能打,但高纬的宠臣们却说:“宇文邕是天子,陛下您也是天子,他那么远跑来打咱,陛下您怎么能躲在沟堑后面示弱呢?”

高纬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不能让敌人小瞧了自己,于是命人将沟壑填平,然后率领大军与周军决战。宇文邕一看齐军主动来打,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立刻整军应战。于是齐、周之间一场二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在平阳城南展开了。这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两个皇帝的较量。当时宇文邕、高纬都身临前线督战。但高纬在观战的同时仍不忘谈情说爱,他让冯小怜陪在自己身边,一起欣赏这旷世之战。冯小怜哪见过这种场面,心里非常紧张,没过多久,齐军的左翼稍稍后撤了一些,这本是战争的常态,但冯小怜不懂,她以为齐军败了,吓得大喊道:“我们败了!”高纬的宠臣穆提婆一听,也跟着喊:“陛下快跑!陛下快跑!”

高纬本就不懂军事,再加上性情胆小懦弱,听到兵败竟然吓得直哆嗦,也顾不上求证,带着冯小怜就跑路。北齐的大臣们一看皇帝跑了,这不是打击士气吗?赶紧就去追。追是追到了,可是劝不住啊!高纬铁了心保命,谁的话也不听,一不留神就跑到了洪洞县。

他这一逃跑,齐军没了主心骨,士气骤然衰落,很快就被士气高涨的周军击溃。之后宇文邕挥师向北,乘胜追击齐军。高纬听说身后有追兵,也不敢在洪洞县多留,赶紧带着还在梳妆的冯小怜继续逃跑,总算是回到了晋阳。

照理说到了晋阳应该就安全了,毕竟这里是北齐别都兼军事中心,防御工事非平阳可比,哪那么容易攻克!而且齐军主力还在,只要众志成城,绝对是能够守得住的。可是高纬不这么想,他被周军打怕了,只要听说周军追来就想跑。这不宇文邕还没打到晋阳呢,他就想着弃城跑到朔州(今山西朔州)去,并且打算投奔突厥。好在一帮大臣苦苦劝谏,才勉强把他留住。但他还是偷偷把太后、太子送到了朔州。

几天之后,宇文邕率军突破了齐军防线,兵临晋阳城下。这时高纬再也坐不住了,赶紧召来晋阳守将高延宗(高澄的第五子)说:“晋阳交给皇兄你了,朕去也!”高延宗是一个将才,知道晋阳能守得住,但前提是皇帝不能先跑,不然军心就散了,于是苦口劝谏他。但高纬在穆提婆等人的怂恿下执意要走,竟然连夜带着大臣、妃子们冲出了城门。他本打算去往突厥,但很多人不愿随从,纷纷跑路。高纬没有办法,在大臣的劝谏下改变计划,转而跑到了邺城。

到了这个时候,齐军将士已经对高纬彻底失望了,于是拥立高延宗称帝,在高延宗的率领下坚守晋阳。高延宗不愧是高长恭的弟弟,身先士卒,在城下大胜周军,还险些击杀了宇文邕。

周军将士经此一败,大都有退兵的打算,但宇文邕却听从宇文忻的建议,以衰兵之师攻敌不备,果然败中取胜,生擒了高延宗,攻克了晋阳。

取得晋阳后,伐齐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宇文邕并不满足,他知道必须一鼓作气,不能给齐军喘息之机,于是决定进军邺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向已经归降的高延宗询问攻邺的计策。高延宗回答说:“如果是任城王高湝(高欢的第十子)守邺,那我不知道怎么破城。如果是高纬自己守邺,那陛下你兵不血刃就能破城。”这个回答耐人寻味,换句话说:高纬无能,只要周军开到邺城,那么不用攻城,他自己就跑了。宇文邕听后信心倍增,立刻率军开赴邺城。

这时的邺城里,高纬正在为怎么守城而烦恼,手下大臣给他出各种主意,他都不肯采纳。为了逃避责任,他索性禅位给太子高恒,自己做了太上皇。有这样的天子,北齐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久周军至邺城,刚开始攻城,高纬就吓得不行,果然像高延宗所说的那样带着妻儿弃城跑了。于是周军顺利攻下邺城,不久就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县)俘获了准备逃往陈朝的高纬及其家眷,一并押至邺城。

在古代,一个政权如果都城沦陷、统治者被俘,那基本上就可以宣布它灭亡了。但北齐毕竟是个大国,地方势力很强,虽然皇帝没了,但仍然有人自发地组织抵抗,并企图复国,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任城王高湝和广宁王高孝珩(高澄的第二子)的联军。为了彻底平定北方,宇文邕命齐王宇文宪和杨坚率军讨伐二人。

战争的胜负结果没有太大悬念,虽然高湝、高孝珩都堪称上将,高湝甚至还在高纬逃亡过程中被传诏立为皇帝,但所谓兵败如山倒,北齐大势已去,人心已散,任谁都无力回天了。

在消灭高湝等人的部队后,周军又肃清了各地的反抗势力,彻底灭亡了北齐。当时北齐有五十个州、一百六十二个郡、三百八十个县、两千多万人,户口数超过了北周与陈朝之和,至此全部归入北周。

北齐的覆灭意义重大。首先,这是北魏灭亡近半个世纪后,中国北方的再次统一。其次,这次统一不同于北魏,北魏时南朝强盛,南北势均力敌,分裂的局面无法打破。但如今南朝已经衰落,而北朝统一后空前强盛,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南朝,因此人们开始相信,大一统的时代即将来临。 foDwZgMr9aaH2ZWS63QKZhOIGTfo2fUiP59KXpLGUenckAPEeD8MII30HsbgY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