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虞庆则之死

当年七月,桂州(今广西桂林)地区爆发起义,有一个名叫李世贤的土豪聚众攻击官府。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事,随便派个将军去就能镇压。实际上当时有好几位武将请缨出征,毕竟是个立功的机会嘛,谁不想争一争?可是杨坚都没有准许,而是点名要宰相虞庆则去。

结果虞庆则这一去,竟踏上了不归路。

虞庆则接到命令后调兵遣将,任命自己的心腹赵什住为军府长史。然而正是这一任命,把他推向了鬼门关。

赵什住是虞庆则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因此成为虞庆则最亲近、最信任之人。但这人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表面上对虞庆则忠心不二,私下里却与他的一个小妾勾搭成奸。因为害怕被发现,便生出了歹心,想要置虞庆则于死地。于是宣言说虞庆则不想出征,在家消极怠工。

杨坚听到传言,还真信了,对虞庆则就有了意见。

通常大将出征,临行之日,杨坚都会设宴饯行,并赏赐些贵重物品。但虞庆则出征时,杨坚不仅不给赏赐,反而板着个脸。

虞庆则见皇帝一脸不悦,心里非常不安,带着忐忑离开了京城。

他这次出征倒也顺利,短短两个月就消灭了李世贤,但这才是他厄运的开始。

在回京途中,虞庆则率军经过潭州(今湖南长沙)临桂岭,因见当地地势险峻,便一时兴起,感慨地说:“这里真是险峻坚固啊!如果有充足的粮草,再有一个擅长防守的人,那是没人能攻得下来的。”

说完这句话,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杨坚那可怕的脸色,不禁担心回京后受到斥责。因此他派赵什住乘快马到京城奏事,顺便观察一下皇帝的态度,看他气消了没有。而赵什住接到命令,正中下怀,一到京城就把虞庆则告了,罪名是意图谋反,证据就是虞庆则在临桂岭说的那番话。

这事放到以前,杨坚八成不会信。可现在他对大臣越来越不信任,也越来越刻薄,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原则,他把虞庆则下了狱,命人严加审查。

审讯的具体过程已经无从考证,总之结果是虞庆则被判有罪,因为他确实说了那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这句话当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山川形势的赞叹,但也可以理解为虞庆则想要在临桂岭聚众造反。

而杨坚的理解是后者,所以他最终以谋反罪处死了虞庆则。

堂堂大隋朝宰相、开国功臣、朝廷四贵,如此重要的人物,就这么轻易地被杀了,不得不说杨坚狠起来真的是六亲不认。

虞庆则的死非同小可,一时间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百官们看来,虞庆则是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劳苦功高、忠心耿耿,怎么说杀就杀了呢?这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吗?

因此大臣们都惶恐不安,每日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犯什么错。

而这正是杨坚想要的,他就是要让大臣们知道,连虞庆则这样的功臣我都能杀,何况是其他人,所以你们最好安分守己,不要有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不然虞庆则就是你们的下场。

至虞庆则被诛,应该是隋朝第一个被冤死的开国功臣,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其实像诛杀功臣这种事,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并不是什么奇怪现象。就比如说明朝,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朱家江山不还是好好的吗?不仅没衰落,而且延续了将近三百年。可见诛戮功臣并不一定会动摇国本。

不过朱元璋虽然也杀功臣,但对待自己的子孙却很不错。而杨坚则是对任何人都非常严苛,包括自己的儿子。

而这最终导致了他的家庭失和。 /xLVuYl8/hHI/nOh+HTnyxrAK6mYyRx97VvfyQ3W4dVCnO6ehQehpdybtGwp4l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