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高颎罢相

杨坚对杨勇极度失望,终于产生了废黜他的想法。但杨勇毕竟当了那么多年太子,在朝中还是有不少支持者的。就比如首席宰相高颎,作为杨勇的亲家,他肯定希望由杨勇继承皇位,现在要废黜杨勇,他会不会极力反对呢?要知道高颎当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威望高、影响力大,如果他坚持维护杨勇,一定会给废立太子带来巨大阻碍。

对此,杨坚有些忧虑,决定先试探一下高颎的态度。

于是某一天,杨坚趁着和高颎议论朝政的机会,对他说道:“近日有神明托梦给晋王妃,说晋王必得天下,你对这事怎么看?”

高颎大惊失色,联想到近来太子失宠的事,他不难推测杨坚话中的深意。在这个紧要关头,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他都必须保杨勇。于是赶忙跪地道:“自古长幼有序,岂能轻言废立!”

杨坚听言默然。心想高颎果然强烈反对,看来要废立太子还得从长计议啊!

于是这事又搁置了下来。

不久,独孤皇后知晓了他们君臣间的这次对话,她突然意识到,只要有高颎在,杨勇的太子之位就很难动摇,所以要废黜杨勇,必须先把高颎拉下台。

可是高颎当权已久,想扳倒他哪有那么容易?而且他与独孤家关系匪浅,独孤皇后又怎么忍心去对付他呢?

事实上,一直以来独孤皇后和杨坚都把高颎当成自家人,这也是高颎能够近二十年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在开皇十八年,独孤皇后因为一件小事改变了对高颎的态度,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高颎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这件事与杨坚有着莫大关系。前面讲过,晚年的杨坚不再严于律己,逐渐开始追求享乐。除了兴建仁寿宫享受安逸外,他还背弃了对独孤皇后的誓言,开始宠幸美色了。

本来独孤皇后对后宫管得很严,杨坚身边压根儿没有妃嫔,也没有机会宠幸别的女人。可是仁寿宫修成以后,杨坚经常去那里避暑办公,独孤皇后虽然也会跟着去,但对后宫的管控就没有那么严密了。

有一次,杨坚在仁寿宫小居,偶然见到一名宫女。这宫女青春年少,肤白如雪,貌若桃花,杨柳细腰,婀娜多姿,看得杨坚心潮腾涌,喜欢得不得了,急忙问她:“你叫什么名字?是谁家女儿啊?”

那宫女回答说:“奴婢复姓尉迟,祖父乃尉迟迥。”

原来这宫女是尉迟迥的孙女。当初尉迟迥兵败自尽,家族中的男性大多被诛杀,女眷则被纳入宫中为奴,眼前的这位少女就是在那个时候入宫的。只不过当时她年纪还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谁承想十几年后,她竟然出落成了一个大美人,这就难免引人注目了。

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杨坚是个好男人,对独孤伽罗非常专一,夫妻二人恩爱了四十多年,彼此忠贞不渝,这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后宫中是极其罕见的。但是,男人是容易变的,尤其是面临诱惑的时候。

作为皇帝,杨坚坐拥天下,可以说宫里所有的女人都是他的,以前独孤皇后年轻漂亮,他眼里只有她,没有别的女人,可如今独孤皇后已经年老色衰,无法再满足他的生理需求。面对眼前的美色,他难免把持不住,而且这美人又是他手下败将尉迟迥的孙女,使得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征服感。于是就趁着独孤皇后不注意,直接宠幸了尉迟氏。

可惜了好男人杨坚,对结发妻子忠诚了大半辈子,如今年近花甲,却“出轨”了,颇有点晚节不保的意味。

但话又说回来,堂堂一朝天子,不过是宠幸一个宫女而已,多大点儿事儿呢!

是啊,多大点儿事儿,杨坚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他忘记了,他的妻子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妒忌心极强又极其高傲的女人。作为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她对大臣纳妾尚且不能容忍,又怎能忍受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发生关系呢?

所以当她知晓丈夫“出轨”后,立刻醋意大发,精神濒临崩溃,曾经的骄傲、自信在这一瞬间轰然崩塌。她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决意要报复。于是趁着杨坚上朝的时间,派人将尉迟氏抓来,活活地打死了。

等杨坚下朝回来,兴冲冲地跑去见尉迟氏,却发现她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而且血肉模糊。

杨坚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干的,他勃然大怒,气得咬牙切齿。这也难怪,他好不容易看上一个宫女,刚宠幸没几天,就这么被人杀了,能不生气吗?

可气又能怎么办呢?拿独孤皇后问罪,废了她吗?杨坚没这个胆,也没这个心,谁让他对这个媳妇儿又敬又怕呢。可是他是皇帝啊,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总得做点什么表示抗议啊!于是他选择离家出走,一个人骑马驰出仁寿宫,跑到了附近的山谷中。

他这么一闹,可把百官急坏了,皇帝这是演的哪出啊?怎么还离家出走了?不会做傻事吧?不行,得赶紧把他追回来。

于是宰相高颎、杨素率众急追,跑了二十里路才赶上他。二人下马,抱住杨坚的坐骑,苦苦劝谏,说大臣们都急坏了,您赶紧回去吧。可杨坚却迟迟不愿归回,叹息说:“我贵为天子,竟然得不到自由!”

这话着实让人哭笑不得,真是活脱脱的一个“妻管严”形象。

高颎知道他还在生独孤皇后的气,为了尽快把他劝回去,只能跟他讲起了大道理:“陛下是一国之君,身负社稷之重,岂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天下!”

杨坚听后果然气消了不少,想想也是,堂堂天子,怎么能因为家庭矛盾就抛弃职责,离家出走呢!

杨坚沉思了许久,终于想开了,便随高颎等人返回了仁寿宫。

此时独孤皇后正焦急等待着杨坚。她杀尉迟氏也是一时气愤,并未考虑到杨坚的感受,也没想到他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现在看来,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了。所以她一直在宫里守着,等杨坚回来后,立刻前去请罪。高颎、杨素顺势为二人调解,杨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再“出轨”,夫妻二人互相道歉,又和好如初了。

这件事本来应该到此结束。然而几天后,独孤皇后不知怎么听说了高颎劝解杨坚的话,得知高颎把自己称作“一妇人”,她非常不高兴,认为高颎瞧不起自己,由此对他产生了不满。

但这还不足以让独孤皇后憎恶高颎。真正改变他们二人关系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开皇末年,高颎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这本是他的家事,与政治无关,但独孤皇后听说后却非常关心,打算为他续弦,因此对杨坚说:“高仆射老年丧妻,一定很孤独,陛下为什么不为他再娶一个妻子呢?”

杨坚也不忍心让自己的老战友孤独终老,便采纳了独孤皇后的建议,把高颎召来,向他说明了此事。结果高颎听后流泪不止,婉言推辞道:“臣年岁已高,退朝回家后,只是斋戒独居,诵读佛经而已。臣知道陛下对臣恩宠至深,但娶妻之事,臣实在不能接受。”

杨坚听他这么说,也不好强求,便打消了为他续弦的念头。

不久之后,高家突然传出喜讯,高颎的一个小妾生了一个儿子。杨坚听说后非常高兴,想着高颎年近六旬还能生子,实在是大喜事,应该好好庆贺。

可是独孤皇后却满脸不悦,她一贯厌恶大臣宠爱小妾,更不用说和小妾生孩子了。高颎的妻子才去世不久,就和小妾生了儿子,这在独孤皇后眼里就是作风有问题,因此她大为反感。

杨坚见她一脸的不高兴,不免奇怪,问是什么原因。她反问道:“陛下还敢信任高颎吗?起初陛下打算为高颎续弦,高颎心里想着小妾,当面欺骗陛下说他清心寡欲,不想再娶。但如今他却和爱妾生子,这不是人前一套背地一套吗?陛下怎么还能再信任他!”

杨坚听罢愕然。但他仔细一想,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高颎明明说回家后只吃斋念佛的,怎么还有精力跟小妾生孩子?这不是欺君吗?而且我的小妾都被杀了,你的小妾却生孩子,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杨坚越想越来气,自此逐渐疏远高颎。

独孤皇后则乘机煽风点火,一有机会就在杨坚面前挑拨是非,说高颎的坏话,一点情面也不留。就比如在下面这件事情上。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 gōulí )与隋朝爆发军事冲突,双方在辽西打了起来。

说起高句丽,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个长期存在于中国东北及东北亚大陆的重要民族政权,疆域分属今天中、朝两国。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一直是打打和和,持续了几百年。隋朝统一后,高句丽慑于中原王朝的强大,主动归附。当时杨坚无心与之为敌,便接受了,并册封高句丽的最高统治者高汤为高句丽王。

但高句丽并未就此安分,开皇十八年,高汤的继任者也就是他的儿子高元率兵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杨坚听说后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高句丽,竟然也敢学突厥侵犯天朝,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必须要给点儿颜色瞧瞧!

于是他召开军事会议,打算派遣汉王杨谅、高颎等领兵征讨高元。

然而高颎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分析说,高句丽地处辽东,过于偏远,不易征伐,而且高元已经被韦冲击退,短期内应该不敢再来了,何必劳师远征呢!

高颎的分析不无道理,如果换作以前,杨坚多半会采纳,但这次他却坚决不听,一定要打高句丽。究其原因,一来是咽不下这口气,要维护隋朝国威;二来恐怕是对高颎不再那么信任了。

对于这次北征高句丽,杨坚可谓是志在必得,他为此出动了30万大军,水陆并进。在他看来,以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去征服一个弹丸小国,肯定不在话下!

但事实证明,小国未必就比大国容易征服。

由于距离过远,又恰逢雨季,道路泥泞,隋军在征讨高句丽之初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粮草供应不上。再加上来自中原地区的士兵不适应辽东气候,仗还没怎么打就病倒了大半。另外,水军总管周罗睺从东莱出海,打算直驱高句丽都城,却在途中遭遇海风,船只大多沉没,死伤惨重。于是水陆两军都遭受挫折,只能被迫撤还。

这次失利大出杨坚所料,他万万没有想到,连陈朝、突厥他都征服了,却在高句丽这儿栽了跟头。就在他为战争失败而忧愤不满时,独孤皇后站出来说:“这样的结果,早在臣妾意料之中。”杨坚惊讶不解。独孤皇后又说:“高颎当初不愿出征,陛下硬要派他去,臣妾知道他一定会无功而返!”

这番话带着刺,矛头直指高颎。杨坚听后信了大半,把征讨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高颎出工不出力。

要说高颎真是够冤的,明明是杨坚不听劝谏执意征讨高句丽,结果却要他来为战争失败买单。

光买单还不算,接下来高颎又遭到了汉王杨谅的诬陷。

杨谅是这次北征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但实际指挥战斗的却是高颎。这本是隋朝一直以来的惯例,皇子挂帅,将相打仗。但是杨谅却想搞特殊,他不甘心只挂个名,竟然仗着自己主帅身份,屡屡插手军事,愣是要教高颎怎么打仗。

这换成是别的大臣,怎么也得给杨谅点面子,毕竟人家是皇子,多少人巴结都来不及呢!可是高颎一心为公,见杨谅提出的建议太不成熟,便未予采纳。

如此一来,杨谅可就不高兴了,甚至对高颎心生怨恨,回京后就跑到母亲独孤皇后面前哭诉说:“高颎专横跋扈,孩儿差点为他所杀。”

独孤皇后一听气坏了,又在杨坚面前告了高颎一状。杨坚信以为真,对高颎愈加不满,生出了罢黜他的想法。

但是高颎当了那么多年宰相,威望之高,无人能及,要罢黜他得有个合适的理由才行,不然必难以服众。

不过对杨坚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题。很快,理由就来了。 EJ5odLjcTRZ4N1RMZ0g7imrKJTIUi4OMR8fzRhtjZw3hKTCAky0VEyOEDpowCq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