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杀人的理由

站在杨广的角度分析之后,可以总结出四个原因。

第一是杨广的性格使然。

我们说杨广缺少心胸,没有容人之量,那么他的这种性情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想这与他太过自负有关。结合前面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杨广是一个能力极强又极度自负之人,而这样的人一般自尊心都很强,容不得别人批评或冒犯自己,这种性格发展到极端,自然就变成心胸狭隘了。

所以当高颎等人私下批评他时,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的愤怒是必然的。何况他自比秦皇汉武,把出巡塞北、修筑长城看作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业”,更不允许有人指指点点了。而今高颎等人在背后“搬弄是非”,在他看来,这就是在否定自己的路线和成绩,甚至是否定自己这个皇帝,他怎么能够容忍呢?

再有第二个原因:杨广与高颎等人的矛盾积累。

杨广与高颎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早在平陈时,二人就因张丽华而发生过矛盾,当时杨广还满怀怨恨地说:“我一定会对高颎有所回报!”虽然此事经后人考证可能为虚构,但二人不和却是事实。因为高颎是杨勇的支持者,一直反对废立太子,给杨广夺储造成了很大麻烦。

后来杨广即位,“不计前嫌”地任命高颎为太常卿,他本以为高颎会感恩戴德,从此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没想到高颎竟然屡屡提出反对意见,丝毫不给自己面子。这让他很有挫败感,对高颎的不满越积越深,终于在北巡的路上爆发了。

另外,贺若弼也与杨广的关系不好。当初平陈之役,他不听帅令擅自出战,夺了杨广的头功,这事杨广一直记着。而且贺若弼本人太过高傲自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让杨广很不喜欢。

至于宇文弼就比较无辜了,他与杨广没什么矛盾,只是声望太高,使杨广感到了不安。

总而言之,这三人都不得杨广喜欢,如今聚到一起议论杨广,杨广当然很生气,因而也就毫不留情地处死了他们。

第三个原因:杨广想通过诛杀老臣来立威。

历朝历代,年轻的新皇帝最怕的就是老臣不服自己。而杨广尤其如此,他知道那些老臣功劳大、声望高,即使没有实权,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要想坐稳皇位,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所以即位后不久,他就起用了高颎等人,试图通过施加恩惠来赢得老臣们的心。

但是结果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这些老臣依然不服自己,无论自己做什么决策,他们总会站出来提意见,还在背后指指点点,好像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是对的,而自己什么都是错的,什么都得听他们的,不然就是昏君。

这让杨广很不爽,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他要杀人立威,让那些老臣从此畏惧自己,不敢再随便议论。而高颎等人正好撞到了枪口上,杨广顺势将他们处以极刑,以此警告那些老臣:不要仗着自己有功劳,就倚老卖老,不把我这个天子放在眼里!我连高颎都能杀,还有谁杀不得?!

第四个原因:杨广要借此清洗关陇贵族。

高颎、贺若弼、宇文弼三人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出身关陇贵族。而我们知道,杨广正在逐渐抛弃“关中本位政策”,大力提拔重用关东、江南人。但是关陇贵族实在太过强大,他们挤占了太多的政治资源,有他们在,出身关东和江南的官员就很难上去,所以杨广要进行清洗,把那些跟自己不对付又影响力极大的关陇老臣连根拔起,彻底清除他们的政治影响。

以上就是杨广非杀高颎等人的原因。虽然分析了这么多,但其实很难说哪个是决定性的,哪些是次要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杨广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他事后没有任何后悔的意思。 mFkTcvE4WikD3dfTtsXFAwTz9SWcjP3d4gss/C8yBxebhvnRvxsIfvIda0qrTs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