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虞世基,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他,现在做正式介绍。
虞世基,字懋( mào )世,生年不详,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慈溪)人。
从籍贯不难看出,虞世基是江南人。确实,他祖上一直在南朝为官,父亲虞荔和叔父虞寄都是梁、陈之际的名臣,所以他最初是在陈朝为官的。
与北人的粗犷尚武不同,出身南朝的虞世基性格沉静,喜怒不形于色,并且博学有高才,擅长写诗作赋,兼善书法,尤其是草书和隶书。隋唐之际的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亲弟弟。
因为才能出众,虞世基早年的仕途还算顺畅,历任陈朝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中庶子、散骑常侍、尚书左丞等职。又因文笔好、书法美,深得陈叔宝喜欢。有一次陈叔宝出门打猎,专门令他作了一篇《讲武赋》,史载“陈主嘉之,赐马一匹”。
陈朝覆灭,虞世基被迫入隋,虽然也混得一官半职(通直郎,散官,从六品衔),但却难以维持生计,一度到了“贫无家业,每佣书养亲”的地步,也就是靠替人抄书养活亲人。
好在他是真有才,凭着一支笔,逐渐在隋朝立稳脚跟,几年后就做到了内史舍人(内史省中层官员)。
杨广即位,提拔重用关东、江南人,虞世基因此得到赏识,并受到群臣推崇。当时礼书监柳顾言博学有才,很少推崇谁,但见到虞世基后却惊叹说:“海内当共推此一人,我们这些人都不及他。”
因而虞世基名声大振,日益受杨广宠信,不久便升至内史侍郎。
虽然只是内史省副长官,但虞世基的权力非常大,诸如任免官吏、起草诏令之类的大事,皆由他负责。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选曹七贵”,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那个最后拍板的人。还有如今朝廷每天的大事小事,也都由他协助杨广处理,其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先是众臣在朝堂上讨论,杨广不当即决定,而是进入内阁,召虞世基口头交代旨意,虞世基回到内史省后,按照杨广的意思拟定诏书,最后传达至有关部门。
根据史书的记载,虞世基每天起草的诏书多达上百份,却没有出现过任何遗漏和错误。其处理公务的能力可见一斑。
但还是那句话,仅仅能力强是很难一直被杨广宠信重用的,虞世基能长期担任杨广的专职秘书,成为“五贵”之一,还因为他“言多合意”,也就是说话办事符合杨广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