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宇文述,这也是我们熟悉的人物,出身关陇贵族,曾在杨广夺嫡和仁寿宫变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当初正是宇文述为杨广出谋划策,提出了结交杨素的建议,并且从扬州千里迢迢来到大兴,拉拢杨约,以此说服杨素,然后杨广才能在杨素的全力支持下登上太子之位。
此后宇文述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负责东宫保卫工作,成了杨广的左膀右臂。仁寿宫变之际,他和左宗卫率郭衍奉命带兵包围仁寿宫,控制住局势,为杨广即位铺平了道路。
大业元年初,杨昭被册立为太子,宇文述随即接任左卫大将军(后改称左翊卫),成为武官之首。后来杨广经略西域,宇文述奉命率军迎接伏允,随后大败吐谷浑,攻占了青海数千里地。
总的来说,宇文述对杨广有大功,杨广也非常信任和器重他,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杨广最宠信的大臣,没有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对杨广有功的大臣并不少,比如杨素、杨约、张衡等,其中杨素的功劳比宇文述还大,为什么杨素等人不得善终,而宇文述却能始终受宠呢?
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
其一,宇文述与杨广是亲家。他的第三子宇文士及是杨广嫡长女南阳公主的驸马,而南阳公主“姿容俱美,言行有节”,深得杨广钟爱,杨广爱屋及乌,便对宇文述一家恩礼有加。
其二,与杨素相比,宇文述的能力要差很多。他没有什么文化,就是一个纯粹的武将,只懂带兵打仗,对政治几乎一窍不通,而且也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即使权力再大也很难成大事,所以杨广对他很放心。
其三,宇文述非常听话,甘心做杨广的打手。杨广指向哪儿他就打向哪儿,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杨广认可的,他也一定赞同,杨广否定的,他也跟着说不,做人做事完全没有原则;如果非要说原则,那就是以让杨广高兴为原则。
正如《隋书》评价的那样:“宇文述、郭衍以水济水,如脂如韦,便辟足恭,柔颜取悦。君所谓可,亦曰可焉,君所谓不,亦曰不焉。无所是非,不能轻重,默默苟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责,受彼己之讥。”
有此三点,宇文述想不受宠都难,成为“五贵”之一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