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薛道衡

这位大臣名叫薛道衡。

早在开皇初年(公元581年),他就曾奉杨坚之命出使陈朝,后来杨勇被废黜,又是他奉命宣读的诏书。

所以薛道衡也是位老臣,在朝为官已经几十年了。至于他的出身、履历和为人,我们下面做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从“薛”这个姓氏说起。隋唐时期,河东(今山西地区)有三大名门望族,分别为:河东薛氏、河东柳氏、河东绛县裴氏。这三大士族合称“河东三著姓”,几百年里人才辈出,活跃在隋唐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舞台上。其中裴氏在隋朝的代表人物有裴矩、裴蕴,在唐朝有裴寂、裴行俭等;柳氏在隋朝的代表人物有柳述、柳彧,在唐朝有柳宗元、柳公权等;而薛氏在隋唐两朝的代表人物则分别是薛道衡、薛仁贵。

说过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薛道衡其人。

薛道衡,字玄卿,生于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万荣)人,北魏、东魏大臣薛孝通之子。

说到薛孝通,那也是北魏末年的风云人物,他曾是北魏重臣,在北魏风雨飘摇之际,推荐贺拔岳、宇文泰经略关中,还与宇文泰结拜为兄弟,直接促成了西魏的建立。但北魏分裂之际,薛孝通却没有随孝武帝西迁关中投奔宇文泰,而是留在关东,成了东魏大臣。第二年,薛道衡便出生了。

公元540年,薛孝通去世,六岁的薛道衡成了孤儿,但他天生好学,少年成名,凭文才入仕北齐,待诏文林馆,并兼任主客郎,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应对北周及陈朝的使者,这是薛道衡从事外交工作的开始。

后来北齐灭亡,薛道衡又历仕北周、隋朝。开皇初年,他被杨坚任命为内史舍人,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还江南,由此了解到陈叔宝的荒淫和陈朝的腐败情况,然后数次上奏杨坚,要求对陈“责以称藩”,也就是命陈向隋称臣,实际上是鼓励杨坚平陈。

后来伐陈,薛道衡随杨广出征,担任秘书之职。在大军到达江北后,高颎曾问薛道衡:“此番举兵,能否克定江东,请君言之。”

薛道衡认为必能克陈,并列出了四条理由:

其一,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人民渴望太平,统一是大势所趋。

其二,有德者昌,无德者亡。大隋天子躬履恭俭,忧劳庶政,而陈叔宝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以有道伐无道,必胜。

其三,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施文庆、江总皆不是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只是莽夫。

其四,陈兵力只有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兵则势悬而力弱,合兵则守此而失彼。

薛道衡能对当时的局势分析得如此透彻,足见其政治才能。难怪高颎听完之后叹服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

天下统一后,薛道衡受到杨坚重用,长年担任朝中机要职务,官至内史侍郎。当时的朝中重臣如高颎、杨素等人都很敬重他,太子、诸王也争相与之相交,因而他声名大盛,一时无双。

这就是薛道衡早年的仕途经历,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业,但作为一个关东人,他能够得到杨坚的信任做到内史省副长官,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薛道衡真正出色的不是政治能力,而是文学成就,他实际上是一位诗人,而且是隋朝仅有的几个诗人之一。 mFkTcvE4WikD3dfTtsXFAwTz9SWcjP3d4gss/C8yBxebhvnRvxsIfvIda0qrTs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