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2023年终将被历史铭记。

这一年,全球经历着产业重构与地缘政治重构带来的深刻调整。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全面制裁与反制裁正在颠覆经济全球化的底层逻辑;能源与粮食危机推升全球物价,消费投资信心低迷,股市、汇市波动加剧。疫情余波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疲软、供应链断裂,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法案》重塑半导体产业链。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环境承受重压。不稳定与不确定性交织,人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现代化进程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尽管世界动荡不安,中国前进的步伐却坚如磐石。2023年,中国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行动力,在危机中探寻破局之路。

正是这一年,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实现国产自研替代。有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以949.5万辆的销售佳绩实现弯道超车,占全球销量的64.8%。中国航天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达155吨,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们却毅然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国家。“科技兴国”并不是一句口号,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斐然的成绩单。风云万变的2023年,中国GDP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约含18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更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站在全球高度,2023年无疑是新旧秩序更迭的关键节点,旧有的国际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正经历解构与重组,而新的秩序也在悄然孕育并崭露头角。

在变革之中,新的经济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间默契的易货贸易、点对点的双边贸易及货币互换协定、能源经济体将能源实质化作货币本位,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同破晓前的曙光,刺破了束缚全球的影子网络。与此同时,数字统治的力量也在悄然崛起。数字信用作为数字统治的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科技花丛之下,对传统的信用基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随着数字信用的全球认同逐渐形成,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面对着全球的复杂局势,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数字渗透、信用霸权和碳排放权进行竞争。在此时刻,中国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破局的题眼。“新质”一词强调生产力需要从“质”上进化,有别于过去几十年在“形”上的花样翻新。

世界话语权的构建已非附属之选,而是关乎中国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中国正集中力量攻坚可重塑全球格局的战略级科研课题,并推动这些原生科技产业化,确保价值链闭环自主。面对当前全球割裂对抗的态势,中国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全球化分工角色,而是自主构建主链,同时开放各环节与全球伙伴协同发展,打造能辐射全球的经济神经网络。科技是赢得数字渗透战的关键,而数字渗透的深入是构建信用霸权的基石。此外,中国正加速推进全面低碳化进程,通过碳排放的约束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在新旧交替之际,我们也将见证碳霸权世界的崛起,催生出庞大的碳控和碳交易经济体。碳权作为新兴“稀缺”资源,其潜在霸权属性不容忽视,因此提前布局至关重要,以抢占未来先机。

作为国家新型应用智库典范,蓝迪国际智库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应用。此外,蓝迪国际智库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金砖国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被授予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长单位,这份荣誉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更将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动力。

中国正蓄势待发,迎接新秩序的曙光。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新质”成为引领未来10年的核心关键词。我们每个公民、每个企业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深刻感受到“质”的日新月异与蓬勃繁荣。蓝迪国际智库将持续为先行者提供深入的分析与预判,揭示隐藏在迷雾中的机遇,携手共创新文明的新奇迹。

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原市长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
黄奇帆
2024年3月 UUFm62xvv4z4b41aWoa0VL7kmdYog9mfm7ZfaMwtkFa/6YSWToV12whtO65uyr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