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yǎn)归自沙漠,曹操问邕遗书,琰曰:“父亡,遗书四千馀篇,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馀篇。因乞给纸笔,真草惟命。”于是缮写送入,文无遗误。
蔡琰从沙漠回来,曹操问她:“你父亲蔡邕的遗书在哪里?”
蔡琰说:“父亲去世之后,遗书有四千多篇,但现在都散佚了,没有留存下来的了。我能记下来并且默写下来的只有四百多篇,所以请求您能给我纸笔,我可以将这些写出来,至于用真书还是草书,就由您来决定吧。”
后来,蔡琰默写出了四百多篇蔡邕的遗书,文字没有遗漏或者错误。
箧,读音qiè。
汉代的张安世非常博学,汉武帝驾临河东的时候,丢失了三箧图书,问大臣们丢在了哪里,大臣们都说不知道,而张安世说他知道那三箧书在哪里。
随后,张安世就把丢失的图书默写出来,补了进去。后来,汉武帝又买到了那些丢失的图书,比对张安世补写的内容,发现竟然没有遗漏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