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轨经济形态演变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是转轨经济形态演变的外在动力。东欧剧变后,以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盟体系随之瓦解。此后,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不再是影响国家与国家、地区组织与组织或国家与地区组织之间经济联系的障碍。世界经济重新走向了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一方面,前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多不高,尤其是原苏东地区国家在经济转轨初期大多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它们的经济复苏和发展需要外国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的资本需要寻找投资市场,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只不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原苏东地区国家进行投资时,为确保其投资的安全性,会附加一些政治经济条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实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为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稳定政治变革的成果,大多数原苏东地区国家为获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接受了其附加的政治经济条件,即建立西方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此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不可阻挡的潮流,只有实现自身变革应对挑战,才能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亚洲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越南正是看到了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才主动探索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无论是原苏东地区国家还是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重新加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第二,传统计划经济自身的缺陷是转轨经济形态演变的内生动力。前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尽管传统的计划经济也曾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传统的计划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上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社会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必将被新的经济体制取代,只不过新的经济体制取代旧的经济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也正是它推动着转轨经济形态不断演进。第三,来自政府的助推力。除经济全球化、传统计划经济弊端等因素外,政府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当今前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转轨经济建设,同当年这些国家实施传统计划经济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社会发展演变的结果,而是政府人为推动实施建设的结果。当今这些国家进行转轨经济建设,不过是对当年政府人为地同世界经济体系隔离的一种修正。当今转轨经济建设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而且,不同国家由于转轨经济的目标不同,其政策和途径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国转轨经济形态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进程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