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核心概念

2.1.1 可持续转型与社会-技术转型

当前,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引发了持续性的环境与气候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将环境负担下降到原来的1/5。迫于以上资源与环境问题,多个国家做出了“205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于1990年要减少50%甚至80%”的具体承诺。这就要求各国必须面向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系统性变革,而这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变革,很难在短期内通过技术改进、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改革等单一性的、渐进性的方式实现,必须将技术以外的社会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以新的方式推动系统整体的变革与创新。

社会-技术转型,也称为“社会-技术系统的可持续转型”。社会-技术转型基于社会-技术分析范式,将技术因素及技术以外的社会因素统一纳入分析框架,从系统整体视角出发,以系统整体的创新为目标,考虑多重要素、多元主体的复杂并发作用对系统创新的综合影响,以实现社会-技术系统从技术、制度、组织、文化、行为准则等方面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可持续发展(Dosi, 1982)。因此,社会-技术转型,即社会-技术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以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为对象,以社会-技术系统整体创新与变革并最终实现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目标,是一个包含多个参与主体、多种构成要素,涉及多个层面、多种路径、多种模式和多个阶段的长期演化过程。

2.1.2 能源转型

1982年,德国应用生态学研究所出版《能源转型:没有石油与铀的增长与繁荣》,首次提出“能源转型”一词。对于能源转型,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能源经济学中,能源转型是用来考察一国或地区能源史发展脉络的概念。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目前人类已经依次经历了木柴秸秆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因此,学者在此基础上主要从三个角度定义能源转型。一是能源形态的转变,即能源转型是从一种能源形态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形态的过程。在人类整个能源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全球主导能源从形态上来看由最初的固态转变为液态,后又转变为气态。二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即能源转型是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能源不断被另一种能源取代的过程。三是能源技术的提高,即能源转型是新的能源技术不断运用于能源消费的过程。不论学者从何种角度定义能源转型,都蕴含着能源转型最本质和最核心的思想,即主导能源的更替。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能源转型定义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类使用的主导能源不断被替代的过程。

2.1.3 能源低碳转型

相比于能源转型,能源低碳转型更多的是对能源转型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从人类历史来看,主导能源种类经历了由秸秆、木柴等生物质能转变为煤炭,再由煤炭转变为石油和天然气两次重大转变;主导能源的化学元素含量中的碳元素比例不断减少,而氢元素的比例逐步增加,从而呈现出降碳化的特征(马丽梅等,2018)。当前,全球正处在第三次重大能源转型阶段,从实践经验来看,降碳化的特征体现得越发明显。不同的国家在考虑自身的核心动机和资源禀赋后实行了不同的能源转型策略,如重视气候变化但自身油气资源匮乏的国家往往会提倡发展可再生能源,油气资源比较富足的国家会更多地支撑天然气的增长(范英、衣博文,2021);重视能源安全的国家在油气资源富足的情况下一般倾向于发展清洁能源(朱彤,2016),在能源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则以天然气和煤炭共同作为过渡能源(范英、衣博文,2021)。无论采用何种能源转型策略,其降碳的内涵特征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能源转型等同于能源低碳转型。

2.1.4 能源系统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可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社会-技术系统。能源系统既是一种社会系统,包括与能源相联系的组织网络和社会要素,如政府、企业、消费者、法律法规、偏好、文化等(刘平阔等,2019),也是一种技术系统,包括系统运行必需的技术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物理设施(Geels, 2005)。因此,能源系统更加强调多个层面的转型,往往涉及技术、产业、市场、政策、文化和社会等层面的同步推进,还会涉及系统中各个主体的协同调整和跟进。因此,能源系统转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技术转型,是能源系统涉及的各个社会-技术层面,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逐渐完成的根本性转变。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能源系统转型等同于能源系统的社会-技术转型。 sqOeE4esubhYQcv9QSUekO1IGGwjNnOh3fhG7pCMMpxAvK8w450ETiGPDdGtU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