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加速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探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产业生态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产业生态理论源自生态学领域,旨在研究产业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思想是将生态学的观念应用于产业领域,以生态系统的思想为基础,研究产业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涉及4个方面:在研究对象上,主要研究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思想上,大多采用系统思维,即利用系统方法研究产业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在研究方向上,面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是一种实现经济、文化、技术与环境持续演化的途径,对产业生态的研究最终是为了增强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方法的综合运用。产业生态学研究理念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强调整体观,考虑产品或工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而不是只考虑局部或某个阶段的影响;二是提倡未来观,着眼于人类与生态系统的长远利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倡导全球观,不仅要考虑人类产业活动对局地、地区的环境影响,更要考虑对人类和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大影响。产业生态学既是一种分析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工具,又是一种发展战略与决策支持手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方法论载体,已成为宏观层面(国家)、中观层面(行业)和微观层面(企业)决策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国历来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嵌在农业发展思想当中。生态功能是农业固有的功能,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水、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条件,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绿色农业”作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农情的生态农业,即“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农业体系”。中国生态农业不仅是对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变革,达到合理保护和高效开发农业资源的高度统一,以大农业的观念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且是农业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通道。中国生态农业把农业生产的若干环节“接口”起来,上一个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个环节的“资源”,由此形成一个自净的生产体系。这样的自净生产体系能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资源,减少外源物能投入,使生产环境走向健康,从而保证生产出安全的食物,保障对全国人民安全食品的有效供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的生态功能不仅越来越体现出其基础和保障性作用,更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力。2020年,新发展理念下“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国农业进一步向低碳、高质量发展迈进,农业的生态功能将逐步占主导地位并成为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