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西方可持续发展观以生态环境遭遇到的困境为诞生前提,较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前所主张的一味追求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发展观,更加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它旨在缓解全球生态危机,其理论构想不仅针对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针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所有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成为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的名义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在生态可持续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强调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整体来看,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延续,属于强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共生性及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绿色发展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正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人类发展的共识。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同样强调在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下,不对后代人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能力造成威胁的情况下发展农业经济。

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别,其空间差异也很显著。区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京津冀地区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体,应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区和示范区。 S7DZFAaC/UHv1HHj+g9Oduo7qPNYS2tM3GJKhQTasb7PTPo8U6LWteFbrura0D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