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势头不断变化,市场也随之发生转变,新旧动能不断转化。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中国企业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以及为自身发展考虑,借鉴西方成熟企业经验,通过跨境并购补充自身发展需要。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展示了中国政府开放发展的积极态度,彰显推动各国和企业发展的大国担当。
以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投资合作已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钢集团1985年投入34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权,拉开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序幕,中国企业进入产业市场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本土市场或者因为中国本土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因而希望进入海外市场,开拓海外业务,这个时候通过兼并收购海外企业,尤其是收购对方的品牌、渠道和团队等来进入当地市场,成为一种捷径。
产业升级、市场瓶颈迫使中国企业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在2000年跨境并购小试牛刀之后,中国企业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并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金融服务机构关门倒闭,很多行业面临全球性的洗牌,而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中总体受到的波及较小,这场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本的竞争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许多中国企业意识到了这一机会,因此在随后的2011—2013年,开始积极在海外市场寻找投资并购机会。在2015年之后的几年中,中国企业出海投资并购的交易数量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增长,到海外去收购兼并优质资产也成为中国企业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海外优质品牌和技术引进的需求同样推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虽然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迅速,但是在部分领域,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仍与海外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通过收购引进海外技术是许多制造业企业的目标。此外,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买到质量更好、品牌更佳的产品,消费升级现象呼之欲出。为顺应这一需求,不少中国企业通过跨境并购将受中国市场欢迎的消费品牌收入囊中,再提供给国内消费者购买。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历史背景,从中探索跨境并购作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