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到2021年底,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已基本结束,进入巩固和提高质量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地盘活存量耕地,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其主要特点为联农带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向“强、富、美”转变,必须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这一途径。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能够有效地利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激发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潜力,这无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本书主要关注农村集体和乡村振兴问题,从北京市农村集体的战略定位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北京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对北京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了案例剖析和实证研究。对京郊山区的搬迁农户进行了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提高这些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根据乡村闲置宅基地现状,对乡村未使用的宅基地进行了开发和再利用的分析;此外,还对北京市与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农村集体改革进行了探索,包括产权改革、经营模式创新和组织形式转变等方面,为北京乃至全国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考虑到北京市农村集体建设的当前状况、特性以及主要需求和问题,作者收集并整理了其他地区的成功实践,并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为北京市的农村集体发展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为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由龚晶研究员、陈慈副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第二章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以丰台区为例,由刘东悦研究助理、陈俊红研究员完成;第三章为京郊山区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研究,由张慧智副研究员完成;第四章为乡村闲置资源开发与盘活利用研究——以闲置宅基地为例,由张斌副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第五章为北京市与云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比研究,由云南农业大学龙蔚副研究员课题组完成。

尽管我们的课题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内容还需要在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读者们能为本书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著 者
2024年4月于北京 tJ5vHQqVxbXtxMfOEbPTRHkluZICZ2003BM8KESbsppW2epUThHQojgJwgoUCk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