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3年以来,全球能源市场发生深刻调整。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原油贸易流向发生改变,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重塑。与此同时,我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国内碳市场逐步发展完善,绿电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本书紧紧围绕世界油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变化,对全球石油产业、天然气产业、新能源产业、低碳市场、电力市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以期观大势、谋新局、创新篇,为行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专业参考。

从石油业发展来看,2023年,国际油市在宏观面与基本面的博弈下整体围绕70~95美元/桶宽幅波动,全年呈现“跌—涨—跌”的走势。上半年,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浮现叠加欧美爆发银行业危机,油价于6月触及最低点71.84美元/桶;此后,中东地缘局势注入风险溢价,叠加“欧佩克+”延长减产引发供应担忧,油价反弹回升。进入2024年,地缘局势动荡与“欧佩克+”延长减产影响延续,总体支撑油市偏强运行。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结构转变等因素使传统能源消费受到抑制。与此同时,产油国产能仍在进一步扩张。中长期来看,国际石油市场或将面临需求提前达峰、供应转向过剩的局面。

从天然气发展来看,俄乌冲突后,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革。2023年,天然气市场整体处于寻求再平衡的过程,天然气价格大幅回落并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重塑,欧洲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以填补俄罗斯管道气缺口,但LNG进口显著放缓,全球LNG贸易增量从欧洲重新回到亚洲。从中长期来看,能源转型将继续推动天然气需求增长,但新能源对天然气消费的替代作用逐渐显现。我国天然气管网融合上中下游市场化程度不一,基础设施效能未能充分发挥,通过优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天然气管网集中调度体系、建立灵活的站管库服务规则等,持续推动天然气管网融合发展。

从新能源发展来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是以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高比例非化石能源为特点,多能融合、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的能源体系。天然气和氢能均具有的清洁低碳、灵活性强、可转化、易储运等多重特性,决定了其必然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新能源技术,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能源体系中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其间歇性和难以调度性决定了新型能源体系需要大规模灵活性支撑电源。

从电力市场发展来看,我国电力市场自改革以来,已初步形成多元竞争格局,电力的商品属性逐渐显现,绿色电力消费意识得到有效激发,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得到加强,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我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以中长期交易为基础,围绕现货交易为目标,有效结合辅助服务、虚拟电厂、可调负荷等多样化电力交易种类,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在绿电交易方面,随着绿电交易规模的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我国未来将继续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绿电、绿证耦合程度,打通碳电市场协同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政策推动,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一次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从2012年的9.7%上升到2023年的17.9%。近年来,我国深入推动能源革命,提出“双碳”目标,并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对我国健全绿色发展机制作出明确指引,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仍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同时兼顾绿色低碳与能源保供的平衡,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思路。 0LufAS03ysWHNNQGTl/ooHTJ4gtHDOeY6ILbq7MjclXDd/+/X/z7s6I5/USoWV8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