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暑假,炎炎烈日下的“非遗不遗,沂脉相承”社会实践小分队以饱满的热情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走访四个县区,调研了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和手工作坊,以及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游古村,观展览,体验沉浸式红嫂剧场和传统粮食制作;大中小研学,学唱沂蒙山小调;采访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非遗技艺;采访临沂市文化馆负责人,了解临沂市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所作的努力。几天的研学很快过去,小组成员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在调研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对临沂市非遗项目、地区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商议,我们选择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个非遗项目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以及一个沂蒙精神发祥地的代表——红嫂家乡旅游区。有了目标以后,大家各司其职,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与手艺传承人和展馆负责人取得联系。在调研过程中,组长妥善安排调研的时间与地点,对每一天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调研计划进行调整,对调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小组成员也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分别负责摄像、采访、记录和公众号的运营等,调研活动在预期时间内顺利完成。在调研后期,组内经常线上沟通,召开线上会议,整理调研内容和素材,对党课、团课和非遗推荐官视频的剪辑制作、与当地官媒的联系推广、公众号的运营和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妥善规划,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暑期社会实践顺利结束,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深入了解了沂蒙精神对临沂非遗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影响,了解了非遗走进中小学和社区的过程,以及非遗产业对当地脱贫攻坚的贡献。实践小分队在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村子内交通不便、小组成员采访的专业性不够等。小组成员意识到在日后进行类似调研时,需要进行更充足的准备,提升专业素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