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备好村“两委”接班人,将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并完善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进村民议事和村务监督工作常态化;除此之外,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让新兴的积极力量带领村民参与发展和建设工作,从而引导村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完善村民选举机制,推选出受村民认可的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成员,从而进一步提高乡村自治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党振兴乡村的政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由村“两委”牵头,积极发掘并培养现有村民,提高其技术水平、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养殖、电商、电工等技能培训。每年定期选送优秀人才到省、市、县参加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产业领头人,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厚植人才土壤。进一步加强乡村教育,改善和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养更多的乡村人才。同时,加强对乡村成年人的教育培训,为其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鼓励乡村创新,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改进生产方法、创造更多价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机制,如科技示范、创业孵化、金融支持等,增加他们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农业仍然是乡村的支柱产业。基于此现状,首先,村“两委”应当着重培养本土的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高质量的生产工具,推动农业向机械化、高效化等方面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产业本身的发展升级。其次,村“两委”应该大力推动乡村非农业的产业发展。指导农民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吸引来自城镇的游客;补贴率先开展农家乐的农户,邀请其他地区产业融合的先行者来村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最后,村“两委”可以和邻村进行合作,在产业发展竞争上坚持“求同存异”。在同质类产业上,运用建立合作社的模式追求合作发展,如合力打造一个油茶品牌,推动产业深入发展。在非同质化的产业上,比如百合种植、白茶种植产业,积极展现本产业特色,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