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在实际探访中,我们发现彭家湾村的发展过于依靠上级组织的支持,依靠外部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其自身缺乏自主创新发展的动力,缺乏实现内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问题的原因在于乡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于农业生产,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和服务业。虽然农业技术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农业的发展依然受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所以,只发展农业这一个产业难以使乡村经济环境真正得到改善。再者,由于当前农村二、三产业欠缺,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红线的情况下,剩余的可利用发展产业的土地资源不多,尤其缺少项目建设用地。同时,由于乡村客观原因的限制,乡村难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不高,村集体经济“造血”活力不够。基于此,彭家湾村能不能依靠自己把步子走稳,能不能把持续发展之路走通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人才缺口较大

通过对全村人口数据的了解和调查,我们发现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外流、教育水平低下等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难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远大于乡村,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同时由于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缺失,乡村地区的文化和传统被城市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挤对,使得乡村人才很难对自己的身份和背景感到自豪和满意,也很难对乡村社区的发展充满责任和热情。因此出生在乡村的人倾向于追求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乡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

相较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发展起步晚、欠债较多,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乡除了经济、收入之间的差距,医疗、卫生、教育、文娱等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差距也非常明显。空巢高龄老人由于丧失了劳作能力和经济来源,基本没有按时足额交纳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的经济能力。同时,由于乡村的经济能力低,配套资源差,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教师、医生等社会服务型人才,从而影响了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LCaIrrUhLwNRdNYUiSBKNgWEFqKWI9q+lDELnENL/0NogUPmJuO6gAAhVZc8Bj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