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一)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也更加注重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彭家湾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引进循环经济。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加强对水资源、农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推动油茶产业发展。2022年县林业局牵头在彭家湾村开展森林提质项目,杨家庄组森林内树木进行抚育增优,剔除劣质苗木,促进大树成长,提供更多的氧气,净化环境。近两年,彭家湾村共计发放油茶苗58760株,油茶肥料54吨,实施了油茶低质量改造500亩。在提高产业收益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推动油茶产业不断向合作化、自动化的模式发展。通过已存在的6700亩茶园,积极探索油茶采摘园的发展之路,利用油茶产业来增加村民工作岗位,增加村民工作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2)引进发展循环经济。将牛羊等牲畜的粪便作为荷花池的基底肥料,缓解村内排污难的问题,同时在荷花池中放养鸭子。莲藕三年一收,莲子一年一收,鸭子三月成熟,利用生物循环做到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3)改善农林环境。截至目前,彭家湾村的耕地面积共1300亩,旱涝保收面积75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7%,减少了村庄的清洁压力,改善了村庄的农林环境。

在产业的带动下,彭家湾村年粮食总产量达300多吨,年总收入16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近2800元。

(二)完善乡村设施,改善人民生活

乡村基础设施是发展乡村经济和改善村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同时也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亟待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家湾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建设乡村基础设施,硬化道路等,优化村民宜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日常生活,保障村民的健康安全,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乡村道路建设,奠定乡村振兴基础。2021年驻村工作队协调县发改局为彭家湾村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村组道路建设,完成了道路硬化8公里,产业路建设9.5公里,共计完成道路建设29.15公里,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乡村道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对外交通,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2)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推动开展本村精神文化活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彭家湾村于脱贫攻坚时期建立正式的彭家湾村部,并在村部的屋场上添置了娱乐运动器材。评选“同心美丽乡村带头人+光荣户”,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树立身边群众“村兴我荣、村乱我耻”的观念,为创建“同心美丽乡村”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促进了村级文化事业的发展。

(3)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人民生活环境,改善人民的身体素质。村支部召集村民有偿清理道路,美化乡村道路,在改善了乡村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收益。除此之外,彭家湾村村“两委”争取资金5万元,修建垃圾处理池1处,购买垃圾桶50个、垃圾斗车3台。成立环境卫生机动小队,组长牵头,清扫河道、水沟、田坎深处多年堆积垃圾;以奖补的方式,发动村民自行对乡村厕所、厨房进行改建,为本村村民沼气池加装沼气盖200个。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乡村“文化之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村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创造,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彭家湾村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1)培养乡村“艺人”,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展示、交流等方式,增强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度,提高人们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和满意度。2021年,彭家湾村通过统战部积极向全国推广彭家湾村艺人李家余、彭清容传承的“渔鼓筒”“三盎鼓”“镐草锣鼓”。为鼓励参与和创新传统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和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功能,展现其新的魅力和价值。除此之外,彭家湾村还成立了1支名为“梦之蓝”的女子管乐队,中西乐器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

(2)传承和弘扬本村的民歌文化。彭家湾村的民歌属于桑植民歌,桑植民歌由群众即兴而作,口口相传。彭家湾村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进行教育、宣传、展示、交流,对桑植民歌文化进行广泛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喜爱桑植民歌文化。鼓励村民们参与网络互动,拍摄桑植民歌相关的视频,推广桑植民歌,也有村民自发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桑植民歌唱响。为保护传统文化,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彭家湾村在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桑植民歌进行了改编,将现代的音乐元素融合到桑植民歌中去,通过多声部的演绎,从曲式结构、声部、和弦等多方面进行改造,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桑植民歌的民族特色,丰富了歌曲刻画的形象。

(四)大力引育人才,助力鸾翔凤集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大力引进人才,补齐乡村人才匮乏短板,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主要措施如下:

(1)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彭家湾村加大返乡农民工支持力度,建设孵化基地,提高本土人才、乡土人才就业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并继续实行“脱贫致富光荣户+带头人”的鼓励政策。拓展全球化视野和互联网思维,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创业,并通过产业发展的现有成果和可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村“两委”牵头与农商行协商,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培养专业人才,加快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优质农产品上行、上线,提高农民综合收入。

(2)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带动产业技术发展。彭家湾村积极开拓成才途径,努力“催生”乡村人才能量。村“两委”对彭家湾村所属人才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和轮训,切实提高乡村人才的能力水平。把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新型农民,作为产业带头人加以重点培养,造就一批乡村经济“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5zlOkK6H6661oRc+Y5/RWThAUFD5aaITP9HddMNAFU2Bf6Czmza4KgCo4lKnyO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