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谣谚的性质是介乎诗歌、非诗歌之间。但是其中一部分含有情感的,我们可以认为它有文学的意味。
周以前的谣谚流传到周,而为周、秦时书中所称引,应该是有的。不过它们没确切指明这是夏谚或是商谚,我们就不能一定说它是周以前的作品。周、秦时书中所引而确切指明了的,有《孟子》上所引的夏谚: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梁惠王下》
《孟子》引这一段谚语,他说明白了是“夏谚曰”,所以我们可信它是夏时的作品。
再有《汤誓》上也有一首民谣,不过是凭我们的眼光看出来它是民谣。《汤誓》的原文里没有说是谣,也没有说是谚。《孟子》引它也没有说是谣,没有说是谚。但是它到底是民谣。我们试看: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汤誓》《孟子》引“曷”作“害” 。
日是指夏桀,人民痛恨夏桀,望他速亡,而愿与他同死,是一种极沉痛的在虐政压迫下的呼声。这一点是合于民谣的条件。“丧”“亡”是韵。这一点又合于民谣的条件。所以我们承认它是民谣,是夏末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