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将更加具体地探讨关于危机理论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从理论层面转向具体层面。为达到此目的,本书将采取相互作用的动力或者力量,由此可能会影响危机出现的形式,也可能导致资本积累的固有矛盾发生转移:①人类行为和资本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体制框架,这意味着要融入(经济)政策;②社会冲突和收入分配;③金融活动和投机泡沫,从而使系统性矛盾得以暂时转移;④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发展,以及由各种国家增殖定价空间组成的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围关系。
这些因素决定了危机表现形式的框架。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多种因素和多股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经济分析而言,区分及整合各个层次的分析至关重要。因此,在本章我试图推进危机理论的发展,以整合总体的某些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社会——如个人和政治体制领域、社会阶级、资本部分或民族国家,其表现为诸多具有广泛现实性的例子,如混乱不堪的资本竞争及其古怪异常的表现形式。
正如马克思所言,“竞争遵循的是资本的内在规律;它将这些规律转化为与个人资本相关的强制性规律,但它没有发明这些规律,而是践行了这些规律”[Marx,1857b-58:136(MECW29)]。同样——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具体视角并不能创造新的规律,而只能影响这些规律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