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是现代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不同类型的资本投资对一国制造业系统演进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节参照张军等(2004)、田素华(2001)和杨俊杰(2012)的研究,以投资取向差异为标准将资本投资具体细分为生产性资本投资、技术性资本投资和投机性资本投资。
生产性资本投资主要指企业为了维持和扩张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资本投资(冯白、葛杨,2016)。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生产性资本投资的方式,生产性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无形资产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涉及厂房、生产设备与存货投资,而无形资产投资则主要包括子公司、合营企业的股票、股权投资等。在制造业企业投资中生产性资本投资往往占比最大,且生产性资本跨部门流动与重新配置对推进区域制造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影响(Massell,1961)。一方面,生产性资本投资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间的联系最直接也最紧密,增量资本向生产性资本的转化能够迅速增加制造业体量,从而提高现有制造业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且对于产业资本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而言,生产资本存量的增加更是直接推进了其产业量的增长,实现整个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生产性资本投资能够通过改变制造业企业存量资本的物质形态与区域选择提升该部分资产的潜在价值,有助于不同区域实现制造业产业间协调发展以及对应的结构升级,加上产业集群、产业关联等释放出的放大效应,区域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可能进一步深化。
技术性资本投资通常指企业为引进专利技术、开展创新研发活动而进行的资本投资(冯白、葛扬,2016)。技术性资本投资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技术性资本投资实现了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自身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企业多数远离商业银行信贷半径中心(刘喜和等,2022),且其成长与发展多依赖于技术性资本的持续大量投放。因此,技术性资本投资方式决定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培育程度,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较强。第二,通过技术外溢等方式提高制造业主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带动相关产业要素生产率提高,从整体上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其表现之一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这种融合将缩小各个产业技术基础的差距,使它们的技术基础逐步均衡,逐渐达到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产业之间传统的边界变得模糊;产业融合则使各产业增长率的差异缩小,多部门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第三,技术性资本投资会通过影响制造业内部构成关系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夕阳产业的更替,以此推动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即时性不同,技术资产投资需要经历资本、技术、资产到资产附加值的循环深化过程,且技术性资本投资推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资本深化的过程。技术性资本投资能否成功转化为技术资产、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于其是否与制造业企业自身技术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投机性资本通常是指没有固定投资领域的短期资本(方先明,2012)。投机性资本以赚取投资收益为目的,具有很强的逐利性,对于投资领域的选择仅从短期回报率考虑。在投资标的中,一般认为投机性资本投资通过对资金短缺方的资本注入,更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实体部门的发展。投机性资本具有的借贷功能满足了企业重大项目的融资需求,不仅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扩张、技术提升等起到推动作用,还可以支持大型项目的施工完成。例如,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等。除此之外,投机性资本价格变动还能够反映供求关系,其价格的适度提升能够通过收入效应、经济晴雨表效应、资产价格风向标效应活化经济,提高经济的活跃程度,为制造业发展及结构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投机资本的过度扩张会引发资本市场风险,同时造成经济空心化、结构扭曲等问题,不利于制造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