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是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模式的关键,且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切入点。因此,本书的总体研究目标是基于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当下人力资本存在的结构性失衡现象,在系统构建人力资本错配测算框架并测算人力资本错配程度之后,对人力资本错配现象的成因和扭曲效应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实现这一研究目标的过程中,本书首先希望为近年来的人力资本错配现象建立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构建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本错配测算框架来探讨人力资本错配的程度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而说明人力资本错配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水平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人力资本错配的成因和负面影响的认识不仅有助于理解人力资本错配这一问题本身,还可以为决策部门在当前环境下实施不同的针对性政策提供参考。
为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本书回顾并梳理了近年来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错配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之后发现大部分学者已经达成了人力资本的水平和结构是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一共识。也有研究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是抑制人力资本效用得以充分发挥和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的关键因素。但是,上述分析主要沿着人力资本错配对一般层面经济增长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展开,关于经济结构性减速时期的人力资本错配形成机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及其对经济稳增长的负面影响(创新扭曲和产业扭曲)的讨论还有所欠缺。正因如此,在我国比较优势仍未改变、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所有制分割的条件下,有必要客观地衡量人力资本错配程度,进而找出缓解人力资本资源错配的方案,从而精确地衡量人力资本优化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针对上述研究缺陷,本书的研究思路如下:①对讨论人力资本错配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抓住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背景,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而分析本书的研究可行性。②考虑到关于人力资本错配程度测算的现有研究中,仅有马颖等(2018)根据Vollrath(2014)计算了人力资本的行业间错配程度及其所产生的产出损失,本书在此基础上将包含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引入H-K测算框架,放宽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提出人力资本错配引发TFP损失的测算框架并进行了测算。③本书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错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得出相应的研究命题。同时,选取合适的指标与数据,采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手段对其进行实证检验。④本书从人力资本错配成因联系到其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造成的扭曲效应,并从产业扭曲效应和创新扭曲效应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本错配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解读,论证了矫正人力资本错配的必要性。⑤在明确矫正人力资本错配的必要性之后,本书联系我国所有制企业实际探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人力资本配置扭曲的内生机理,并给出了矫正人力资本错配的具体治理措施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⑥根据之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书对各部分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根据人力资本错配成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针对性治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关于人力资本错配的拓展研究方向,以期矫正人力资本错配、释放潜在人才红利,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为了分析产业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本错配成因及其扭曲效应,本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论证相应的主题,具体包括:
(1)文献分析法。根据本书的研究目标,本书对讨论人力资本错配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回顾与梳理以系统评述。同时抓住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欠缺之处,进而分析本书的研究可行性,最后整理得出本书的研究主题。
(2)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法。一方面,本书根据现有的研究观点和特征性事实,利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抽象化与之相对应的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本书采用标准的数理建模方法对相应的研究问题进行严密的演绎推理(如改进并扩展了H-K框架以构建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本错配测算框架等),推导出具体的理论命题和研究假说,以便对相应的研究问题和对应的特征性事实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
(3)实证分析法。为了进一步论证笔者所提出的理论命题和研究假说,本书采用了多种计量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在数据收集方面,本书收集到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行业中观数据、省际平衡面板数据等来实证检验所提出的研究假说。此外,本书还运用了Levinsohn-Petrin 半参数估计方法(简称LP法)、DEA 参数方法、分层贝叶斯模型、核密度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构建相应的统计指标与测算框架,分析测算人力资本错配程度。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非线性面板技术(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等多种实证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为我们的研究假说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撑。
(4)对比分析与统计分析法。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解读本书的理论命题,本书还运用了对比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特征性事实的统计,并将其与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书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