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险的时代逻辑变了,一切都要变

一、保险的时代逻辑已变

保险的底层逻辑依然未变,但时代逻辑已经变了,这要求中国保险业应时而变、应势而变。

(1)保费概况。中国保险业总保费从2002年的305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6957亿元,年均增长14.64%(如图1-14所示)。

图1-14 2002—202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及增幅概况

通过图1-14可以看出,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从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同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类似,中国经济也从指数增长变为线性增长。中国保险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会从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也就是“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从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保费总量翻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翻倍,部分寿险公司“在高点被套住,解套所需时间会很久”。因此,当前化解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至少需要10年。

(2)资产概况。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从2002年的0.65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7.15万亿元,年均增长20.52%;总负债从2002年的0.65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4.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92%;净资产从2002年的33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70万亿元,年均增长39.78%(如图1-15所示)。

图1-15 2002—2022年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情况

通过图1-15可以看出,中国保险业资产情况从“量大质优”转为“量大质劣”,说明中国保险业还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自适应发展。“量大质劣”可以从保险业的净资产状况得到验证。2022年末保险业净资产2.70万亿元,同比下降7.85%。

中国保险业资产情况从“量大质优”转为“量大质劣”,保险业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急剧上升。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保险业除了防范“黑天鹅”之外,“灰犀牛”正在成为更大的风险,应对“灰犀牛”成为中国保险业如何打破改革、增长和稳定的“不可能三角”的关键。

(3)风险概况。2022年,根据保险公司已披露的偿付能力数据,2022年四季度超过50%的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呈下降趋势。我们使用杠杆倍数(总资产/净资产)和资本覆盖系数(净资产/总负债)对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近似分析。通过图1-16可以看出,中国保险业的杠杆倍数先从2002年的195.0倍下降到2015年的7.7倍,然后又增长到2022年的10.1倍;资本覆盖系数先从2002年的0.5%上升到2015年的15.0%,然后又下降至2022年的11.0%。

图1-16 中国保险业的杠杆倍数和资本覆盖系数

通过图1-16可以看出,2002年中国保险业已经处于“破产边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的资本充足率得到了彻底的改善。2022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中国保险业资本情况正在从“趋之若鹜”走向“求钱若渴”。

中国保险业资本充足率迎来大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国保险业不应该是一副“随机漫步”的态势,毕竟“随机漫步的傻瓜”不是中国保险业的逻辑。中国保险业,是时候需要思考一下“保险”二字背后的“意义”绝非诗意了。

二、中国保险业的一切都在变化

“保险的底层逻辑未变,但时代已变”指出,保险是风险管理者、风险承担者和投资者的统一体,这就是保险的底层逻辑。但是时代已变,保险也需要应时而变、应势而变。

今天,我们开始明白“时代已变”其折射的是“中国保险业的时代逻辑已变”:保费收入从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资产情况从“量大质优”转为“量大质劣”;资本情况正在从“趋之若鹜”走向“求钱若渴”……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因为现在和未来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鸿沟,不同的商业范式之间存在断点、突变和不连续性。时代变了,一切都要变。回顾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我们发现保险市场的四个要素全变了。

(1)产品。我们以前关注保险产品价格,今天关注的是保险产品价值。

(2)市场。我们以前关注中高端人群,今天是大众市场,每个人都是市场。

(3)顾客。我们之前关注客户的个体价值,今天关注他的群体价值。

(4)行业。我们之前看保险是有边界约束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突破保险边界”。

这些要求我们对保险业的认知进行调整,虽然保险的底层逻辑未变,但需要新的顶层思维,我们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时代三重逻辑角度来思考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中国保险业当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自设的“陷阱”:保费收入增长模式的转换、资产质量的突变、资本投入的断点,这些导致保险商业范式之间存在断点、突变和不连续性。我们要从这些“陷阱”中走出,笔者最担心的是我们不知道中国保险业的未来“长什么样”。如果我们不知道中国保险业的未来“长什么样”,就要被时代所淘汰。

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从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我们需要正视其可能产生的变化。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我们总是高估在一年或者两年中能够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者十年中能够做到的。这是因为技术的力量也呈指数级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所以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地增长。”如果保险面临的问题是指数增长,而保费收入是线性增长,则保险面临的风险将会得到放大,比如现金流缺口。

中国保险业资产情况从“量大质优”转为“量大质劣”,我们需要警惕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保险业要实现从“量大就是好”到“质高才是优”的思维转变,要通过“加减乘除”实现保险业的高质量、可持续、自适应发展。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中国保险业资本情况正在从“趋之若鹜”走向“求钱若渴”,我们需要重视其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资本是逐利的”,笔者在《读懂中国保险》一书中论证了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中,过去20多年利润率最高的是保险业(如图1-17所示),保险业也成了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但随后我们发现,中国保险业每年的盈利基本被前10家公司所“霸占”,导致大多数保险公司面对增资扩股时“求钱若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原因,多数保险公司尚未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谈不上“造血”能力;二是外部原因,中国经济承压,社会资本对保险产业的关注持续下降,保险公司引进外部资本难度逐渐加大。

图1-17 2002—2022年中国金融业各业态权益报酬率(ROE)对比

“保险的时代逻辑变了,一切都要变”,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如何说的(如图1-18所示),也许有助于我们厘清保险业发展脉络,提升我们对保险的认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升华我们的智慧。

图1-18 时代变了,一切都要变

今天的中国保险业就是这样,所有的东西可能还都是那个东西,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行业还是那个行业,顾客还是那个顾客,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但是答案变了。如今,中国保险业所有的变革,所有的转折,都必须建立在底层逻辑未变的时代逻辑之上!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时代三重逻辑角度理解保险变革,需要打破保险改革、增长和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amo1LyFPL34iUe7kFYEUhR9c2RilR5VKdCMu3Dh1pUuuWk7Fcj1ZZvHF72Veae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