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倡政务礼仪的作用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于广大公务人员来说,提倡政务礼仪有什么作用呢?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又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其中明确提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从严治党,人民至上”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部分关键词。这些既是我们积极奋进的目标,又是防微杜渐的警钟。

在我国,公务人员依法履行公职,其行为具有突出的人民性,“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就是要求广大的公务人员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自我约束力。所以,从政治本质来讲,我国的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公务人员了解并遵守政务礼仪,就能做到政治明确,做事严谨,杜绝不良作风,严守纪律,尊重制度,时时处处考虑人民利益……那么,也就能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践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务人员的要求。

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要求

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战国时期,司马错对秦惠王讲:“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要成为强国,只有广袤的土地、强大的军队、富裕的生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道德是治理国家之根本。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一个国家安定繁荣的保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任何一个社会的有序与和谐、凝聚与强盛,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引导和约束。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而公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关乎社会风向、民心向背,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国家兴衰存亡。为政者以德修身,才能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坚守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三大作风”“三个务必”的严明要求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百余年来,其成就了立党兴党强党的卓越历史伟业,为党员干部加强政治品德修养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是党和国家机关的干部,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提高公务人员道德素质,必须按照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强化每名公务人员的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行为,养成“公仆意识”,一句话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务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公务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毛泽东指出:“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是我国公务人员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集中反映。它表明公务人员既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政务礼仪是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职业道德又是政务礼仪的重要内容。政务礼仪要求公务人员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大吃大喝,不追求享乐,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物质所惑,反对奢侈和浪费的坏习气。

政务礼仪要求公务人员不得利用职务和工作的便利接受馈赠,不利用职权索贿、受贿、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做到为政清廉,不谋私利。

政务礼仪要求公务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公务时,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一切从实际出发,执政为民、用权为公、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奉法循理、正直无私、秉以公心,尊重客观真理,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情况。

政务礼仪中还要求公务人员必须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空话、大话。无论是对成绩还是缺点,都要实事求是,既不虚报夸大,也不隐瞒缩小;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扎扎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尊重群众,尊重同事,注意并维护政务形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随时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时时处处正确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

提倡政务礼仪,是建设一支精干、廉洁、稳定、讲道德的公务人员队伍的需要,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转变公务人员工作作风的要求

部分公务人员在作风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障碍:有的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出现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无视群众的利益和感受;有的工作敷衍,推诿拖拉,政治敏锐性不强,政策掌握不全面、贯彻不彻底;有的工作漂浮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较重;有的精神不振,对待群众感情生硬;有的私心较重,办事不公正,甚至吃、拿、卡、要等。

来自新浪新闻的消息。2023年6月26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某所办事窗口的一名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占用电脑拒办业务,值班同事和其协商让座反遭其怒斥。事后,该局党组依据有关规定,对涉事人员徐某给予党内警告、政务警告处分,并停职检查;对所长给予党内警告、政务警告处分,并免去所长职务……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政务服务窗口是群众了解政策和认知政府的重要渠道,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形象。我局对窗口服务工作人员作风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

作风问题无小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风正,干部强,事业兴。工作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无法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作风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公务人员队伍的整体形象,甚至会阻碍建设的步伐。为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工作作风问题。

要转变工作作风,就要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革除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消除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极个别不正常现象;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等。

这就要求广大公务人员学习政务礼仪,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工作中自尊、自重、自爱,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和改革成果有更佳的获得感。 xd1JTA1NA4ufM6dBt7cy1a8i3asdwxtBZoBfG67P6tU9YVs8fAtr7LAhUOEC1J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