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管子·牧民·国颂》,大意是,如果不能厉行礼、义、廉、耻这治国的四大纲纪,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
礼仪,已由最初的敬天祭神的仪式,演变成现在的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实现自身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国家的发展,需要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积极推进礼仪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的文明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公务人员是各级单位、政务工作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同时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捍卫者。
无论是政务交往、履行政务职责,还是外事活动,公务人员素养如何,是否有礼有节,都备受关注,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影响政务形象、政府形象甚至国家形象。
所以,现代社会对公务人员的政务礼仪素养有了更多期待、更高要求。
政务礼仪,是指公务人员在政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个人形象和政务形象,对政务交往对象表示友好、尊重,在工作场合、各种政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准则和惯例及国家明文规定的条文律令。简单地说,就是公务人员在政务场合适用的仪表形象、行为规范和交往艺术。它是职业礼仪在政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也是公务人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务礼仪既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形式,也是政务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不但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行为,进一步树立和展示公务人员在社会公众中的美好形象,更有助于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必将对转变政务作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公务人员来说,无论职位高低,都应把学习作为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的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中有责,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广大公务人员应了解并遵守政务礼仪,以塑造专业、干练、廉洁、亲民的良好政务形象,争做人民满意的勤务员。
老一辈领导人给我们公务人员作出了表率。《解放军报》(2004年6月23日)曾刊载周恩来总理的几则往事。一次,周恩来总理在东北一家钢铁厂视察,迎面遇到一个满身污垢、满手油渍的轧钢工人。他微笑着向这位工人走去,同他握手。工人一看,双手赶紧往身上擦,可怎么也擦不干净。周恩来总理明白工人的心意后抢步上前同他握手。工人连忙说:“总理,我的手太脏!”周恩来总理立即说:“不,工人的手最干净。”说着紧紧地握住了那双满是油渍的手。又一次,周恩来总理视察喀什棉纺厂后回到住所,有几个因当时在工作离不开而没有见到周总理的工人来看望他。周恩来总理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坐,并一个个同他们握手。其中有位工人干完活后没洗手就来了,见周总理伸过手来,赶忙擦手。周总理笑着说:“没关系!”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面对群众满是油渍的、粗糙的手,周总理主动地、充满感情地去紧握,所以群众的心也紧紧地和他连在了一起。可见,握手动作虽细小而平常,但能否像周总理那样,把和群众握手这样的小事,都当成接触群众、联系群众的特殊渠道,是考验广大公务人员在政务往来中,是否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密切干群关系的一块“试金石”。
所以,政务往来、窗口接待、内部交往、外事活动等各种场景中,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举止言谈或用餐吃饭,都应做到符合身份、角色、场景,遵守规定和律令,尊重规则和惯例,以维护和塑造良好的政务形象。
在本书中,笔者把近20年的经典政务礼仪培训内容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鉴于笔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