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字时代的管理趋势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使沟通畅通无阻,知识传播呈爆炸式扩展,信息流加速导致市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正在重塑社群生活方式,推动企业运营和市场竞争方式向更新颖、更高级的阶段演化。
处于工业时代的企业,在某个区域建立自己的工厂,通过企业内部职能专业分工,在工厂内部协作生产,以标准化、规模化方式向周边市场提供商品,满足客户需求。随着交通线路拓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这些商品走向更远的地区甚至全球市场。这个时期的客户需求变化缓慢,区域内企业制造商品的方式和地点相对固定,稳定的企业组织与稳定的客户需求之间持续对接。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扩张,企业组织规模和客户需求规模成倍增加,形成工业时代的企业发展模式。
工业时代的企业竞争被称为“阵地战”——以开拓、占领、驻守地域市场空间,以及建立稳定的商品供应链为主导。企业在组织管理上通常以抢占市场、产能规模化、管控效率为主要目标(见图1)。这是一个以“泰勒”为代表、以追求效率为最终目的的科学管理时代。
图1 工业时代企业的组织管理
随着人类进入电子时代,电力、电话、电缆、汽车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加速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大型城市、区域产业集群出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呈现勃勃生机,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急速变化,时尚元素层出不穷,多元价值观并存,新消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资本在全球流动,不断改变投资领域与方式,引发新产业、新区域的兴起与繁荣,这些都使企业组织在追逐客户、提供服务上面临市场瞬息万变的挑战,只有那些能够紧跟消费浪潮和客户流变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电子时代的客户流变使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转为“突击战”——企业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客户、新需求,持续攻城略地。除需要抢占市场、实现产能规模化、提高管控效率外,企业还需要在愿望、能力、业务上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以便带领员工持续发动市场“突击战”(见图2)。尽管电子时代的企业管理建立在科学、效率的基础上,但其焦点转移到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开发上,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成为企业组织运营的主流方式。自1924年著名的霍桑实验之后,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将管理范式从“X理论”升级为“Y理论”;威廉·大内将管控效率转向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从而进一步升级为“Z理论”,即重视企业价值观、愿景等文化因素。因此,对企业员工内驱力及其潜力的开发,成为管理运营的焦点。
图2 电子时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的相继兴起,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普通民众与社会组织之间时刻连接且不间断地交流。互联网平台和社交网络几乎可以与消费者零成本、持续且迅捷地连接和互动。一方面,客户可以从容地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触及世界上任何地方、任意个体所拥有的资源,为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创新所用。如此,不同于电子时代,企业组织在全球布局,客户迁移流变,其需求也日新月异。再没有什么稳定不变的事物了,企业组织面临动荡、变革、重组,客户似乎“居无定所”、变幻莫测,两者时刻处于互动、调整、适应的动态演变之中。企业组织仅仅依靠管控效率、人文驱动力,显然不足以应对如此“乌卡”(VUCA,即“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意指“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环境。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组织将开发目标从员工内驱力转向其行为改善与创新潜力,以打造敏捷型组织(见图3)。
图3 数字时代企业的驱导管理
早在1912年,熊彼特就提出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观点,后经德鲁克、克里斯坦森等管理大师对企业创新的深度阐述,组织管理专家达成广泛共识,认为创新行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终动力。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对人性认知的加深,创新赋能成为焦点,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形成了市场竞争趋势的新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顺应这个趋势呢?
二、构建数字时代的驱导管理模式
进入数字时代,在社交网络(Web3.0)、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企业需要在构建驱动力、制导系统的基础上,突出改善与创新行为,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此,笔者建构了驱导管理这一适应当下商业情景的有效模式,突出企业复制、改善、创新行为及其敏捷性,如图4所示。
图4 驱导管理模式
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管控效率为核心的“制导管理”,重视平稳和效率。电子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激发个体驱动力为核心的“驱动管理”,需要强大的驱动力系统。数字时代的模糊和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在管理中融合“制导”与“驱动力”,同时注重创新行为及其敏捷性,类似于导弹,由驱动力、制导系统和行为模式构成,这就是驱导管理,其表现在图形上就像是一枚飞行中的导弹,如图5所示。
图5 驱导管理的三个组成部分
企业的成长,犹如这枚飞行中的导弹,在驱动力、制导系统和行为模式的协同下,向着目标灵活、自如地前进。
近年来,许多企业相继开始了数字化进程。大部分企业围绕着问题场景提出需求,让网络软件供应商助其线上运营,在运营效率和业务上构建数字运营体系。然而,上升到助力企业能力升级和对未来业务竞争力的赋能层面,这些企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
利用驱导管理模式及其方法论,找到三个数字化入口,能够对企业的数字化路径与方式进行清晰、有效的规划。
其一,从驱动力入手,针对企业业务增长的问题场景,规划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业务运营赋能,提高客户关系管理与营销管理的智能化水准。在此基础上,考虑利用数字技术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赋能,将企业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其二,从制导系统入手,重点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数字化的期限可以设定为1年、3年或5年,如果希望增加企业组织运营的敏捷性,也可以设定6个月为一个周期,以此带动横向管控和纵向流程两项数字化变革。
其三,在对客户、市场、流程、运营效率等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大对问题的改善和改革力度,推动企业连接并获取创新社会资源,构建数字化企业创新体系。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在对企业组织、运营及其创新行为的深刻理解之上,借助驱导管理模式与方法论,可以全面、系统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升级。
本书是笔者对多年管理咨询和实践经验的思考与总结,也是笔者探索管理历史变迁、管理方法演化的一个里程碑,希望能为企业提供应对数字化技术浪潮和未来市场竞争的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导入驱导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在数字时代的增长驱动、战略运营与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