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思维训练有素,愿望才能坚定

一般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最根本的差距,不是文化、制度、技术、人才的差距,而是思维能力的差距。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思维方面训练员工。

一、缺乏思维能力的管理者

企业思维水平的高低和思维模式的一致性,关系到企业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决策和行为。

企业管理中的许多决策和行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那些习惯凭感觉决策的企业管理者,如果其决策没有理性的思维分析作为支撑,又不能在短期内让自己的感觉得到验证,最终必然导致决策的一致性和坚定性丧失。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注重理论学习,比如对“激励机制”“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执行力”“品牌形象”等概念进行探讨,在概念探讨上并不缺乏“人才”,但这些“人才”只是学了一些新名词,并把自己的思维教条化。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概念系统中包含的逻辑结构,更没有在实践中获取对概念、逻辑的感悟。

有一些人尽管受教育水平不高,但非常有见识,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深思的习惯。笔者在咨询和培训中,也曾遇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只有中学、小学文化程度,但在谈到企业管理、社会现象时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时思路清晰,逻辑推理层层深入,他们显然不是那些感情用事的管理者,更不会仅凭经验决策。

二、缺乏思维能力的企业

有些企业管理者只关注企业中有形的事物,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流的管理制度、高级研发中心、优秀人才等,却从来不去思考支撑着这些技术、设备、制度、研发、人才的基础是什么?

企业核心技术的缺乏,本质上是创造力的缺乏,而创造力的缺乏,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的缺乏。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思维能力都是其源泉。

在企业中,只有大家共同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容易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思想,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才有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管理需要什么样的思维

在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有两个,即质疑性思维和程序化思维。

(一)质疑性思维

质疑性思维强调打破一切既有知识和现状并始于质疑和追问,通俗地讲,就是不断问“为什么”。我们把这种习惯于用“为什么”溯本求源的思维方式称作质疑性思维。

日本企业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认为,不断地询问“为什么”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内心固有的观念和偏见,产生独到的见解,从而采取创造性行为。

企业的创新,取自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发现”和“发明”,如果没有质疑性思维,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有所创新了。

(二)程序化思维

有人会说,如果每名员工都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生产工艺、工作方法等进行质疑,还要不要规矩了?企业不就混乱了?

的确如此。在质疑性思维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程序化思维。程序化思维就是让企业员工在思考问题时,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思考,即思维的流程化,具体又可分为决策思维流程化和任务思维流程化。

1.决策思维流程化

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对决策思维进行分解:

第一步,是什么。无论进行何种决策,首先要把问题弄清楚,而且要确保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是一致的。

第二步,为什么。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源。

第三步,怎么办。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提出多种方案。

第四步,结果如何。对执行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预测和设定。

上述四个步骤看似简单,却是企业决策的最有效工具,不仅可以促使参与决策的成员达成共识,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

2.任务思维流程化

同样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做什么。对任务进行描述,清晰地列出具体要做的事项。

第二步,由谁来做。明确任务的负责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的执行者。

第三步,什么时候做。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

第四步,做到什么程度。制定任务完成后的质量衡量标准。

任务思维四步法看似简单,却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包括:①任务界定不清楚;②任务责任人不明确导致的相互推诿;③执行过程中缺乏速度和效率;④缺乏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

企业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不是因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是在任务布置之前没有说清楚,大家在思想上没有达成共识。因此,任务思维四步法不是要介入任务的执行过程,而是在任务布置和执行前,促使上下级、各部门、同事之间在对任务的认识上达成一致,确保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四、质疑性思维和程序化思维的平衡

质疑性思维和程序化思维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质疑性思维追求独立、个性和差异化,是企业创新精神的来源,可以突破陈规和现有知识,获得创造力。质疑性思维也是对企业管理中的程序、规则、制度等现状的挑战,即对程序化思维的挑战。程序化思维正好相反,它建立程序、规则、制度,而且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提升团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它是对质疑性思维的限制。两种思维可以在企业中同时存在,并且各自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如图1-6所示。

img

图1-6 两种思维的平衡

那么,企业管理者如何既能维护程序化思维下的工作效率,又能鼓励员工不断质疑,提高企业的创造力并培育创新精神呢?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清晰识别程序化思维与质疑性思维,同时培养员工具备这两种思维习惯。

其次,在遵循程序化思维的过程中,永远要允许员工质疑,让他们畅所欲言。尊重员工的想法,并在工作中对他们有一定的授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再次,在企业中保留一定的“异端”分子,这些人有个性、喜欢质疑、善于独立思考、创造力强,让他们与那些侧重程序化思维的人保持良性冲突。

最后,企业管理者本人也要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直至突破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时常有新的发现。

五、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促使人们改变思维方式是极其困难的事,阻力之一便是企业管理者过于注重解决日常问题,而没有时间去督促员工自觉地训练自己的思维。

驱导管理模式下对思维方式的训练,主要围绕企业最需要的两种思维——质疑性思维和程序化思维展开。

(一)对质疑性思维的训练

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追问习惯,让员工有所“发现”和“发明”,这样管理中的深层问题才能被及时发现。同时,要鼓励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员工的创造力。

(二)对程序化思维的训练

通过决策思维四步法,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可在大脑风暴和群策群力中达成共识,激发集体的智慧;利用任务思维四步法,企业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业绩,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

对上述两种思维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形式、作用进行归纳和对比,如表1-1所示。

表1-1 两种思维的对比

img

企业若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拥有一流的思维,而这一切必须从训练员工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开始。 jFL8DvIcMgiQRpDJvKDJ20v0YraWno5gG5iBQKHmCRN12bfr1pdrXz24rNvQlMF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