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5 简单法则下的整体与细节

排队法则可以用在任何复杂的流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输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出流程的流程单元数,因此你只需要观察单位时间内从流程中输出的流程单元数量就可以了。库存是指在流程中的流程单元数,只要进入选定的流程就算作流程的库存,而且在任意时刻,库存数量都保持不变,一般来说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在实际的流程中,输出率和库存数量可能发生变化,这个时候的输出率和库存数量就是平均输出率和平均库存数量。图5.9是一个较复杂的流程。

图5.9 复杂的流程

图5.9的输出就是指向流程外的工序5和工序6,因此该流程的输出率是两道工序的输出率相加。值得注意的是,输出率是小于或等于速率的,而库存就是所有工序的库存相加。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一件产品在该流程中的流转时间。

库存=库存1+库存2+库存3+库存4+库存5+库存6

输出率=工序5的输出率+工序6的输出率

库存=输出率×流转时间

因此,利特尔法则适用于任何复杂程度的流程,只要选定我们要观察的流程范围,就可以应用利特尔法则观察流程。而且利特尔法则如此简单,无论处在哪个层级的人员,都可以应用。

我们来看一个制造企业的例子。该制造企业制造车棚,通过购买金属薄板(原材料)和底座(外购零件),在制造车间将金属薄板加工成车棚顶,在组装线上将车棚顶和预制底座组装在一起。完工的车棚储藏在产品成品库中,直到把它们发运给客户。

这里我们要考虑的流程单元用货币“元”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研究该制造公司的现金流,以确定需要经过多长时间,1元的成本才能产生1元的产品。这里的流程是指整个工厂,包括产成品库。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整体的现金流程(见图5.10)。

由图5.10可知,每年的原材料(用于制造顶棚)的价值是5010万元,制造顶棚的人工和管理费共计6020万元,这样流入制造部门的现金是5010+6020=11030(万元/年)。外购零件(完工的底座)的价值是每年4020万元。最后组装的人工成本是每年2530万元,这样流入组装部门的现金是4020+11030+2530=17580(万元/年)。从图5.10中可以发现,该公司的总库存价值是:原材料650+在制顶棚1510+预制底座860+在装车库1060+成品980=5060(万元)。

图5.10 车棚制造的现金流程

通过分析现金流,我们得出了下列信息:

产出速度=17580万元/年=338万元/周

平均库存=5060万元

平均流转时间=5060万元÷338万元/周=14.97周

因此,投资在该工厂的成本,平均约需要15周的时间才能离开成品库的大门。

产品一离开库房大门就进入流通环节,那么企业平均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款项呢?我们可以对应收账款部门进行类似的分析。我们的目标是确定进入应收账款部门的1元,平均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应收账款部门界定了流程的边界,而且流程单元是1元的应收账款。已知该公司年销售额是2500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为2790万元。

产出速度=25000万元/年

平均库存=平均应收账款=2790万元

据此可以推导出通过应收账款部门的平均流转时间如下:

平均流转时间=2790万元÷25000万元/年≈0.112年≈5.82周

在发生一笔销售后,该公司必须等待将近6周的时间,才能收到客户的付款。整体上,该公司投资成本发生的时间和收到销售收入时间的间隔大约为21周(14.97周的生产和在应收账款部门的5.82周)。这里要注意,成本价值和市价是不相等的。从中可以看出,17580万元的成本带来了25000万元的收益。

当管理者了解了整个企业1元的投入经过21周的时间会被收回后,他基本上就明白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了。也许管理者通过行业的调查,发现这个时间是可以进一步缩短的,因为减少流转时间可以减少公司花费的流动资本,那么应该如何入手呢?上文提到过,从管理者到员工观察企业的层面和范围是不同的,但他们观察的对象是相同的,就是流程单元。因此,流程单元在整个企业流程中的流转时间,也就是在流程中各部分的流转时间之和。

通过图5.10,我们应用利特尔法则可以算出各个部分的流转时间,如表5.3所示。我们先来看看整个流程和各部分流程之间的关系。

表5.3 制造车棚各个环节的流程数据

整个流程的库存=原材料库存+在制顶棚库存+预制底座库存+在装车库库存+成品库存(流程单元是“元”)

所以根据利特尔法则:

原材料库存+在制顶棚库存+预制底座库存+在装车库库存+成品库存=总输出率×总流转时间

同时:

(1)原材料库存=输出率1×原材料阶段流转时间

(2)预制底座库存=输出率2×预制底座阶段流转时间

(3)在制顶棚库存=输出率3×在制顶棚阶段流转时间

(4)在装车库库存=输出率4×在装车库阶段流转时间

(5)成品库存=输出率5×成品阶段流转时间

我们把(1)~(5)的等号右边相加:

(输出率1×原材料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2×预制底座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3×在制顶棚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4×在装车库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5×成品阶段流转时间)=总输出率×平均流转时间

所以有

平均流转时间=[(输出率1×原材料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2×预制底座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3×在制顶棚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4×在装车库阶段流转时间)+(输出率5×成品阶段流转时间)]÷总输出率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要减少总流转时间,需要减少每部分的流转时间。那么在哪个部门减少流转时间对减少总流转时间的影响最大呢?显然,这和每部分的输出率有关,哪部分输出率较大,就减少该部分的流转时间,其减少的总流转时间是该部分输出率的倍数。因为流过产成品库的输出率是每周338万元,那么把流转时间减少一周将使库存减少338万元,从而节省338万元的流动资本(库存)。因为外购零件部门的输出率仅为每周77万元,那么该部分流转时间减少一周,将节省77万元的流动资本。另外,一般来说,哪部分流转时间越长,可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从表5.3中可以看出,应收账款部门的流转时间减少一周将会产生最大的影响,因为应收账款部门有最高的流转率每周481万元。流转时间减少一周影响最小的是外购零件部门,其流转率仅为每周77万元。但是,这个外购零件部门的流转时间是11.17周,表示其在缩短流转时间方面可能最容易。

关键概念:

总的库存等于所有库存相加。

总的输出率等于所有输出率相加。

总的输入率等于所有输入率相加。 QGGNUuGtHFzfqGuHHEZcY+H6nIk2knJl3ddiiUnB8ZSRXirnrDYWanplh30UTl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