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期,即从部分行业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从工业2.0时代、工业3.0时代向工业4.0时代转型。
关于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产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巨大。现存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和规划,指出制造企业必须实现转型和产业升级;必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创新;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供应链管理、强化成本控制、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必须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模式,赢得更大商机,提升客户满意度。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要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产品研发、企业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信息化。制造业普遍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占比较小。从全球视野来看,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内地优惠的税收政策、便宜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使得沿海地区的制造企业逐渐向内地迁移,在中西部地区布局,而外企尤其是零部件企业也迅速向内地延伸。另外,中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也逐渐显现出效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大桥等交通运输网日趋完善,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及便捷的交通使得内陆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电子等产业实现了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