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制造业是实现社会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并且是社会环境、条件优劣的晴雨表。制造业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产国民生活所需的物质产品,还在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产生更广泛的产业拉动效应,更快地推动技术进步。

2.2.1 从世界范围来看

制造业一直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繁荣和创新的引擎。当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莫不如此。制造业贡献了全球就业总量的近1/4,不包括其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据估计,美国每诞生一个制造业全职岗位,就会拉动非制造业领域产生3.4个全职岗位。制造业带动整个经济体的创新发展。例如,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公司的研发投入约占其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80%。

然而,曾经有一段时间,“去制造化”在欧美国家盛行。在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制造业的衰退无关紧要,认为这预示着美国正在迈向以服务为导向的“创意”经济时代。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些国家开始思考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反思如何再次振兴制造业。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麻省理工成立了“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召集了一批经济、工程、政治、管理、生物等领域的教授,继承“美国制造”思想,从国家、行业、全球等多角度,再次研究美国21世纪的制造业战略。他们认为制造业对于美国仍然重要,甚至认为正是过度的制造业外包损害了美国的竞争力、创新力。

与美国相反,德国以制造立国的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经历了一次检验,促使全世界尤其是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开始重新反思其过往施行的“去制造化”的弊端。当欧洲各国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沼时,2011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逆势上扬3%,失业率由2010年的7.05%降至5.95%,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创下了自1992年以来失业人数首次低于300万人的历史最低纪录。

2.2.2 从国内来说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世界第一。4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未来几十年,制造业仍将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动力。

高新技术是在制造业技术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促成了诸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手机、网络设备、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高端医疗设备、核电站、飞机、人造卫星等的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由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

第三,制造业创造劳动就业。

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就业空间,能够接纳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始终是解决劳动就业和提高职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领域。

第四,制造业是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

多年来,制造业始终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工业制成品一度贡献了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

第五,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没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安全,经济和文化上的安全也将遭受巨大威胁。高端制造技术与制造业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技术和支柱产业。 QGGNUuGtHFzfqGuHHEZcY+H6nIk2knJl3ddiiUnB8ZSRXirnrDYWanplh30UTl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