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宏观经济及金融政策对信托业的影响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在低基数效应下消费持续复苏,但总体不及预期;“销售难+融资难”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基础设施投资受地方政府专注化债影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传统业务面临兑付困难和不可持续的风险。

经济增长放缓、降准降息,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信托的预期收益率整体下调。而结构性信贷政策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倾斜,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业务创造更多机会。此外,部分金融资源被低效占用,为信托公司提供了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机会。此外,北京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不动产、股权等作为信托财产的信托财产登记机制,将拓展信托财产形态。

一、经济结构转型加大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风险

当前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交织,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多重环境压力。首先,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影响仍在持续,导致以外贸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其次,房地产行业风险持续暴露,“融资难、销售难”问题突出,资金短缺导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最后,因为流动性短缺,房企拿地面积大幅下滑,“土地财政”不可持续。2023年1—11月土地出让金较2022年、2021年同期分别下滑20%、42%。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面临下行;另一方面,面临着化债和严控新增的任务,导致基础产业投资增速难以明显上涨。此外,当前一些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售价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比如,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70%,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且中下游环节的光伏组件、电池片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调整。

随着房地产投资下滑,传统企业盈利困难,居民消费降级,地方政府专注化解债务风险,资金信托中,基础产业、房地产和工商企业余额均同比下降。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资金信托中,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总额为3.7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0%;占比22.98%,较上年同期下降3.35个百分点。投向基础行业的信托资金为1.52万亿元,同比下降6.84%;占比9.22%,较上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为1.0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28%;占比6.21%,较上年同期下降2.32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按信托投向划分,2023年1—11月,金融、房地产、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分别为3066.64亿元、265.11亿元、603.34亿元和2116.56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5.44%、71.74%、54.77%和25.08%。金融、房地产、工商企业和基础产业成立规模分别占集合信托总规模的50.33%、4.35%、9.90%和34.74%。2023年1—11月,集合信托违约近600亿元。在违约的信托产品中,房地产类违约423.22亿元,占总违约规模的71.90%;基础产业类违约67.79亿元,占总违约规模的11.52%;工商企业类违约70.80亿元,占总违约规模的12.03%。

近年来,由于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战略方向面临着重大挑战,信托公司高管变动频繁,并持续引进更具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升级。截至2023年11月底,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共计下发了25份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含总裁,下同)任命文书,涉及信托公司23家。

二、信托产品收益率走低,信托公司标准化资产管理稳步提升

2023年6月和8月,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降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政策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降20个、10个基点。当前,5年期LPR为4.2%,1年期LPR为3.45%。LPR下调后,为了稳定银行净息差,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3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进而推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当前,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15%、1.35%、1.45%、1.65%、2.0%,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较上年年末下降65个基点。随着无风险利率的走低,信托的预期收益率整体下调,大部分信托产品收益率在6%~7.4%。

用益信托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走低。截至2023年11月3日,10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41%,12月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回升至6.49%,但总体较2022年年末的6.70%下降0.21个百分点。

此外,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存续的标品信托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3.63%,环比下降0.25%;权益类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5.95%,环比下降11.16%;混合类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2.13%,环比下降7.0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值为4.02%,环比下降6.26%。

随着预期收益率的走低,信托公司标准化投资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明显增加。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仅投向证券市场(包括证券、债券和基金)的资金信托规模已达5.7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7.49%,占比达34.96%。当前债券尤其是城投债是标品信托的主要投资领域。截至2023年9月末,投向股票的资金信托规模占比3.90%,较上年同期下降0.41个百分点;而投向基金和债券的资金信托规模分别占比2.10%和28.97%,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33个百分点和7.2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信托业监管规则不断优化,信托产品的持仓透明度有望向基金、理财对齐,在行业主动管理转型的趋势下,以固收类为主的标品信托将成为信托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的重要抓手。

三、强化资本监管,信托公司持续提高注册资本金

2023年2月,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1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将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并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要求银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强化监督检查以及提高信息披露标准等,构建一个多重约束的审慎监管框架,强化了跨周期性,促进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标志着以资本管理为目标的监管要求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要金融机构及时补充资本金,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信托公司以往的业务与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房地产企业持续曝出违约事件,城投公司偿债压力增加,信托公司也时常因兑付困难,出现声誉受损等风险。近年来,信托公司持续增资扩股,增加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

截至2023年12月20日,本年度有11家信托企业增资获得监管核准,分别为西藏信托、北方信托、长安信托、中原信托、西部信托、华宸信托、吉林信托、粤财信托、建元信托、陕国投信托、云南信托,合计增资金额约183.27亿元。上述11家信托多为中小型信托公司,有5家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其余6家均低于50亿元。

首先,增资不仅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有利于信托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推动公司的业务转型。其次,通过增资还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资源。最后,增资不仅可以增强信托公司的财务实力和稳定性,提高其在投资者、合作伙伴眼中的信用度,还可以引进更优质的人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推动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风险化解和新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实现顺利转型。

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信托公司转型提供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标志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并要求金融业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宏观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也给信托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科技金融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投向科技领域的“资产管理信托”,采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投贷联动、双创债投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方式,为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投融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包括华润信托、中航信托、陕国投信托、外贸信托等在内的超40家信托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股权投资,出资总金额超过320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投向绿色领域的“资产管理信托”,以及服务于绿色领域的“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采取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碳中和债投资、供应链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为绿色产业提供灵活多样的投融资及相关管理服务,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航信托绿色信托累计规模逾550亿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2023年信托公司通过开展“家庭信托”和“消费信托”等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助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近20家信托公司开展家庭服务信托业务,仅第三季度就有10多家信托公司创新推出家庭服务信托。此外,通过开展“公益慈善信托”,推动第三次分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慈善中国信息平台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慈善信托备案数量为1653条,财产总规模为66.28亿元。其中,2023年慈善信托新增备案为469条,新增财产规模为14.62亿元。

在养老金融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投向养老领域的“资产管理信托”,为养老服务产业和养老服务项目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开展服务于养老领域的“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如老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和失能老人赡养、监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信托等,增加养老服务新供给,满足养老服务新需求。2023年,国投泰康信托推出“赫奕·祈年”养老服务信托,聚焦养老资金保值增值后“去哪儿养老”等关键问题。国元信托结合信托行业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把养老金融与慈善公益信托相结合。通过“养老+慈善”,把信托资金用于资助、定向捐赠养老机构或用于养老场景。

在数字金融方面,一方面,通过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围绕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信托特色定位,为数字经济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赋能,做响品牌、做优质量、做大规模。比如,建信信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金融科技基础,提升企业级需求统筹和敏捷响应能力。通过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技术的产品化、平台化、服务化改造,提高科技对公司各业务条线赋能的支持力度,以数字金融基础能力支持业务高质量发展。

此外,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全面化解历史发展阶段的遗留风险,信托公司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开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和投资于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服务于全社会的风险化解和风险处置,提高风险处置效率,激活风险资产效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kLVevO18Egw04dQ4EFu6aeD1JHIYkeaEXgrzfpfeqJkCKKDt3BwId0Z7gKoo2k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