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范例与启示

部分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早于我国,因此其在此方面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典型的教育范例。了解国外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范例有助于给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灵感,从中吸取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下面主要介绍新加坡、美国和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目标和实践模式。

一、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演变

新加坡属于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这是因为其国土资源有限,必须通过人才优势来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从整体来看,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阶段、起步发展阶段和逐渐完善阶段,具体如表2-9所示。

表2-9 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img

(二)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从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始终围绕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来讲,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图2-3所示。

img

图2-3 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三)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

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后,新加坡逐渐认识到了在国内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在政府支持下,创新创业课程全面覆盖至中小学,高校由学术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变,着重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②高校逐渐由学术型向创业型转变;③成功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④创新创业教育覆盖至中小学。

(四)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新加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始终围绕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因此其选择了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模式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内容是:①创建高度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海外实习机会。②组建高度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各高校放眼全世界,寻找优秀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③建立高度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各高校纷纷在校园内部建立起创新创业中心。

二、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演变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可以被称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创始国。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标志为1947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创立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该课程为之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高校均在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努力,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具体如下:①南加州大学从1971年开始颁发创业学硕士学位证书。②截至2005年,美国各高校共建立了2200多门有关创业的课程。③美国国内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术刊物由1种增加到40多种。④美国国内的创业教育研发中心增加至100多所。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创始国也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具体如下: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结束后,大量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第二,美国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缓慢增长期,大型企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发展初期,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二战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相对较为功利,但经过随后70年的发展,其已经完成了从功利性向非功利性的转变。百森商学院的优秀教师杰弗里·蒂蒙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也不应该是企业家速成教育,而应该是为未来几代人设定的“创业遗传代码”,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

(三)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美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过7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创造出了一套既符合本国国情、又可被其他国家借鉴运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具体内容为:①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体包括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的课程、传授学生创业基础理论的课程、实战演练创业精选课程等。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相关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

三、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演变

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其高等教育的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德国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特点,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德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研究和教育基础框架,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在大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席位制度;1987年,建立创新创业文献数据库。

第二,连接高校与社会创新力量,为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西门子、大众等知名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政府在1999~2001年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第三,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政府、高校和企业各司其职,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促进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四,结合教育与创新发展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将关联性创新主体聚集起来,开展多样化的技术教育,建立具有广泛渗透性的教育系统,培育有竞争力的行业上下游链条,构建可持续生态体系。

(二)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在德国政府看来,创新创业与教育是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德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各高校也会在学校战略人才培养规划中渗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②培养学生的商业头脑和创新创业的良好品质;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经济活力。

(三)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德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高校“课程—中心—竞赛”全程辅导模式;“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兴趣+行动”导向模式。

②多方联动合作的孵化实践:主要包括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心+孵化器”扶持模式。 0qaEoi2zDUWP03BJyBDMfwO9OrHqnjbzsim3NjqUOseqQ/SEjtDGG55YPZFtOK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