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供应链整合的驱动因素

本书旨在深入研究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过程机理以及作用效果。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清晰地阐述供应链整合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一核心概念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要深入探究的是影响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迅速对市场动态做出反应,这促进了供应链整合的需求。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了供应链整合的实施。

其次,我们进一步分析供应链整合的过程机理。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和物流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通过组织与业务流程的再造,企业能够优化内部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整合则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数据的精准分析,从而提高决策质量。物流与营销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则确保了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最后,我们来探讨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通过有效的供应链整合,企业能够更加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体绩效。此外,供应链整合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书从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DCT)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理论分析框架(如图2-1所示),下面的章节将依照此框架具体阐释各部分的内容。

图2-1 理论分析框架

2.2.1 消费者购买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消费者购买模式,如AIDMA模式,即“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的日新月异,已经开始向网络化的AISAS模式和ISMES模式迁移。其中,AISAS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购买(Action)和分享(Share),强调了购买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表现为消费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购买,并且购买行为已经从被动接受广告或推销转变为主动搜索、比较、评估和分享购买体验。ISMES模式,即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移动支付(Mo-payment)、体验(Experience)和分享(Share),则进一步强调了购买后的体验和分享,将消费者的体验视为购买过程的一部分,消费者可以随时分享他们的体验,从而影响其他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首先,这种转变体现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社会化”。社交媒体时代的消费者不仅是产品的购买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分享购物体验,塑造网络口碑,这无疑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与消费者建立多元化的互动关系,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者转变为全面用户体验和服务的提供者,以适应这种新的购买模式。

其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本地化”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越发显著。消费者能轻松地获取地理位置信息,从而基于位置搜索附近的消费场所,以及获取便捷的行车路线等。这种本地化的购物行为推动企业建立以本地化为主导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地域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以提供更贴心、更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移动化”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的普及下越发凸显。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移动化,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购物,享受便捷的在线支付和快速的物流配送。这种移动化的购物行为推动企业建立“体验+营销”双向螺旋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企业需要提供优质的在线购物体验,包括简洁的界面设计、快速的配送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

最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消费者的个性化特征越发明显,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促使企业越发重视个性化的供应链体系建设,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总的来说,消费者购买模式的变化正在推动着供应链体系的变革。这种变革要求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消费者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充分利用本地化和移动化的趋势,以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2.2.2 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推动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这一变革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为供应链整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行的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的限制,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需求和状态,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间的协同运作。通过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其他企业共同完成项目或任务。这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还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企业可以实时监控供应链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作。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提前做出预测和规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模式的进一步变化。其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客户整合提供了支撑。

首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于网络的产品消费得以全面实现。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购物,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大大提高了消费体验。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购物的便利性上,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使得购物过程变得更加个性化。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商品、下订单、支付,并获得及时、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这种在线购物的便利性,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商品和服务。

其次,LBS技术的应用为供应链带来了精准营销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位置数据,企业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场景,将合适的产品信息推送给合适的消费者。这种基于数据画像和热/冷数据投放的营销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营销效果。例如,商家可以通过分析消费者的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等信息,了解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从而精准推荐商品和服务。这种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够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最后,大数据技术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使得供应链运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清晰描述和精准划分,对需求的精准预测,对资源的有效获取,以及对信息的高度共享。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优化产品库存结构、仓储布局、运输路线和物流配送方案,进而提高产品物流效率。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预测未来的销售趋势和需求变化,从而提前做好库存管理和物流计划。这种智能化运营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库存积压和物流成本,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供应链运营注入了新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成员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协同运作,还提升了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可视化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推动全渠道供应链的整合和发展。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水平,实现持续增长和竞争优势。

2.2.3 外部竞争的加剧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产品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供应链的评价已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成本和效率指标,而是应该更加关注供应链的供应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以及供应链整体的响应速度和敏捷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并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必然会加速对传统供应链的整合和重构。

在整合和重构过程中,企业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构建关键流程,推动传统供应链向全渠道供应链转变(丁静和王苗苗,2021)。供应链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更能有效地减少产品供需之间的不匹配和不同步现象。例如,通过实施精准的库存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实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物流计划,降低库存成本和缺货风险。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企业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敏捷性,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客户服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例如,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可以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此外,全渠道供应链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渠道,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例如,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企业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黏性。在服装领域,Zara巧妙地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渠道,构建出一条快速反应供应链。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它们及时捕获市场动态,把握流行趋势,迅速推出新品。这种策略使得Zara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上升,并成功跻身于全球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之列。

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Zara实现了全方位的商品展示和便捷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试穿心仪的服装,或在线上浏览丰富的款式。这种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还使得Zara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Zara凭借其高效的信息系统与物流网络,确保了商品的快速流通。一旦获得市场反馈,它们便能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将新品迅速推向市场。这种敏捷的反应机制使得Zara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总之,Zara的成功源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以及高效供应链的管理。这些策略不仅为Zara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也为其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和信赖。

综上所述,面对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加速对传统供应链的整合和重构,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构建关键流程,推动传统供应链向高质量、快速响应的一体化供应链转型。这一转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更能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吸引新的客户资源,最终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2.2.4 供应链节点间关系的调整

在产品的流转中,供应与需求的节点成员在持续的交易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协作竞争关系,我们称为供应链节点间关系。当前,我国供应链中的各节点成员各自为政,关系松散,信息交流受阻,协同性差,导致无法满足一体化模式下消费者需求的迅速变化。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需要遵循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对供应链节点间关系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将原本松散、随机的买卖关系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改善供应链对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这种关系的调整既可以发生在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

以农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例,通过建立这种关系,农业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做出精准判断。同时,农业企业还可以从组织创新、客户洞察、流程再造等方面实现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匹配,进而增强企业应对需求变化的能力。例如,某农业企业与大型零售商之间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通过共享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成功地将其产品线与零售商的销售数据进行对接。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了库存成本,还使农业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从而调整其生产计划和农产品种类。

同时,农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也可以通过建立产销联盟,确保供应商在种植、养殖和初步加工环节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灵活性和市场应对能力。此外,这种联盟还有助于推动农业企业和供应商实现协同运作,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采取一致的行动。例如,某农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通过共同制订生产计划和分享市场信息,成功地提高了其采购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同时,供应商也得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从而优化其生产和初加工环节。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双方都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的来说,通过供应链节点间关系的调整,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全渠道模式下快速响应消费需求的挑战。这种关系的调整既可以发生在农业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农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通过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和产销联盟等机制,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协同运作和资源配置的最优,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zRK3ZZ1wOxjPRSqBbQHA5CjYs4wft89tDmBDTabUc7uGZY1jN2CaV+mZhBIdtD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