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学生启发老师

教学相长。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有时候也会启发老师,像韩愈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孔子的学生中,谁能带给孔子启发呢?《论语》里提到的只有一个子夏。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子夏请教说:“‘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睛真漂亮,只穿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时,最后才上白色。”子夏接着说:“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整整小四十五岁,是文学科的高才生。他对文献知识,如《诗经》《书经》,特别熟悉。有一次他请教老师说,《诗经》里有一句话我不太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呢?前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在形容一个女孩子天生丽质,一笑起来眼珠滴溜溜转,很好看;可是后面又加上一句“素以为绚兮”,穿上白色的衣服,非常光彩耀目。子夏觉得奇怪了,为什么非要穿上白色的衣服,才会很吸引人呢?

孔子回答了四个字:绘事后素。古代的绘画是先上各种颜色,最后以白色分布其间,使众色突显出来。这与后来的绘画不一样,后来人们能造出很好的白纸,画画是在白纸上绘彩色。而现在挖出来的汉帛都是有颜色的,接近咖啡色或树木的颜色,所以孔子那个时代画画要最后上白色,白色一上,前面黄的、红的、绿的、黑的全都突显出来。换句话说,白色本身没有颜色,却可以突显其他色彩。

因此,“绘事后素”是说一个女孩子丽质天生,底子好,不必多做装饰,只要穿上白色的衣服就很漂亮了。本来这时候可以下课了,子夏突然心血来潮,接着问了一句,“礼后乎?”礼也是后来才产生的吗?孔子一听,非常高兴,“起予者商也”,能够带给我启发的是子夏啊,现在可以跟你谈谈《诗》了。为什么孔子听到子夏的问题这么高兴?这与他对人性的观察有关。很多人认为人是一张白纸,学了礼之后,等于加上了彩色,说话有礼貌,行事有分寸,文绉绉的。事实不然,按照孔子的理解,人性向善,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礼是后加上去的,是白色的,学礼是为了使人性原有的美质展现出来。因为任何人性的美质都需要真诚的情感,礼就是把人真诚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儒家推崇“礼教”的目的,是让人的内心感受有一个表达的形式,这个形式是社会人群所共同接受的;而不是教人礼乐之后,变成一种包袱,反而束缚了人的自由天性。

《易经》里有一个“贲卦”,卦象上面是山,底下是火,亦即“山火贲”。《序卦》说,“贲者,饰也”,代表它可以作为装饰。讲贲卦时,有一句“上九:白贲,无咎”。《易经》每一卦分六爻,最后一爻叫上九或上六,这一爻大部分都有凶兆或不利之兆,但在贲卦里却是“无咎”的意思。意思是:你占到贲卦,本来是要装饰的,但记得用白色来装饰,就没有灾难了。为什么?因为白色是最好的装饰,能让你淳朴的本质和内在的本性突显出来。孔子认为,礼是白色的,它不是要给人性加上什么色彩,而是把人内在向善的本质表现出来。 3CIjDLhwrguhO3pyptV3YTW0QPmI826e5TsaA+dMgdaONDVTNSJ9qZBdMiVINk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