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寒窗攻业 墨泪噬心

转眼到了元旦,海州城里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崭新的春联,早起的孩童们穿着新衣裳,手里拿着糖糕,在巷子里追跑打闹,空气中满是爆竹的硝烟味和糖果的甜香,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钟惠一早就起来了,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锦缎长袍,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他走到钟馗的房门口,轻轻敲了敲门:“钟馗,你起来了吗?有件重要的事要跟你说。”

钟馗早已穿戴整齐,听到父亲的声音,连忙开门迎了出来:“父亲,我已经起来了,您有什么吩咐?”

钟惠拉着他走进堂屋,指着桌上的一个锦盒和一封书信,语气郑重地说:“我听说南华先生现在在水绿桥那边,建了一座‘息斋书院’。那书院里聚集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想去求学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我已经给南华先生写了一封书信,还准备了拜师的礼物,你收拾好书箱,让家僮跟着你做个伴,今天就赶紧出发,别耽误了时间。”

钟馗看着桌上的书信和礼物,心里又激动又期待——他早就听说南华先生学问高深,一直盼着能有机会跟着先生学习。他用力点点头,声音清脆地回答:“父亲放心,我这就去准备,一定好好跟着南华先生求学!”

随后,钟馗回到房里,把这几年读的书籍、常用的笔墨纸砚一一收拾进书箱,家僮则背着沉甸甸的锦盒,里面装着钟惠精心准备的拜师礼——两匹上等的丝绸、一方名贵的端砚,还有十两银子。一切准备妥当后,钟馗跪在父母面前,磕了三个头:“父亲母亲,我此去求学,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等将来学有所成,再回来孝敬你们!”

潭氏忍不住红了眼眶,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跟着先生好好读书,别惦记家里。”钟惠也叮嘱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向先生请教,跟同窗好好相处,凡事多忍让。”

钟馗一一应下,这才跟着家僮离开了家。从家里到水绿桥有几十里路,两人一路上晓行夜宿,走了两天才到。远远地,就看到一座古朴的书院坐落在河边,书院门口挂着一块写着“息斋书院”的木牌,门口来来往往的都是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手里捧着书卷,时不时停下来互相讨论学问,气氛格外浓厚。

钟馗深吸了一口气,带着家僮走进书院,只见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者正坐在堂上,手里捧着一卷经书,仔细地翻阅着,正是南华先生。钟馗连忙走上前,恭恭敬敬地问道:“请问您就是南华先生吗?”

老者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着他:“我就是南华,你是谁?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钟馗赶紧从怀里掏出父亲写的书信,又让家僮把锦盒递过来,然后跪在地上,双手捧着书信和礼物,恭敬地说:“学生钟馗,是海州钟惠之子。父亲让我带着他的书信和薄礼,来向先生求学,还望先生收留!”

南华先生接过书信,仔细读了一遍,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钟馗,笑着说:“自古以来,只要是带着诚意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导的,何必带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钟馗连忙回答:“这只是学生和父亲的一点心意,算不上贵重,还请先生收下!”

南华先生见他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那我就收下你的心意了。你以后就住在‘滕云轩’吧,那里安静,适合读书。”

从那以后,钟馗就在息斋书院住了下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书院的庭院里背书;白天跟着南华先生学习经史子集,先生讲课时,他总是坐在最前面,认真地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先生请教;晚上回到滕云轩,还会挑灯夜读,直到深夜。书院里的读书声常常彻夜不停,而钟馗的声音,总是其中最响亮、最认真的一个。他格外珍惜每一寸光阴,生怕浪费了学习的机会。

就这样过了两年,钟馗的学问进步得飞快,不仅能熟练背诵《四书》《五经》,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连书院里的老生都比不上他。

一天上午,南华先生给学生们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大家写一篇关于“治国之道”的文章。其他学生还在皱着眉苦思冥想,有的咬着笔杆发呆,有的在纸上涂涂改改,可钟馗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把文章写好了,双手捧着送到了南华先生面前。

南华先生接过文章,仔细读了起来。越读,他的眼睛越亮,嘴角的笑容也越来越明显。等读完最后一个字,他忍不住拍了拍桌子,称赞道:“这文章里的每一个字都典雅庄重,每一句话都新颖精辟,你真是上天赐予的奇才,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有这样的才华,将来考功名就像弯腰捡草一样容易,根本没什么难度!”

正在这时,书院门口传来了脚步声。只见一位穿着青色长衫、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是南华先生的老朋友徐中阳。徐中阳曾经考中过举人,只是没能考上进士,后来就一直在各地游历,和南华先生交情很深,今天特意来书院拜访。

南华先生赶紧起身迎接,两人并肩坐在堂上,聊起了最近的见闻。徐中阳无意间看到桌上放着几篇学生的作文,便拿起来仔细阅读。当读到钟馗写的那篇时,他眼睛一亮,越读越入迷,连手里的茶杯都忘了端。读完后,他忍不住赞叹道:“这文章气势雄浑,用词豪放,意境深远,格调苍劲,而且文笔变幻莫测,充满灵气,根本不是普通读书人能写出来的,真是一篇奇文啊!”

他转头问南华先生:“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有如此才华,真是难得!”

南华先生笑着指了指站在一旁的钟馗:“这是海州钟惠先生的儿子钟馗写的。”

徐中阳惊讶地说:“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钟惠先生当年就是个有才华的人,没想到他的儿子这么优秀。这孩子现在在哪儿?我想亲眼见见他。”

南华先生连忙喊了一声:“钟馗,你过来见见徐先生。”

钟馗赶紧走上前,对着徐中阳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学生钟馗,见过徐先生。”

徐中阳仔细打量着钟馗,只见他身材挺拔,面容虽然算不上俊美,却透着一股英气,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眼睛像铜铃一样有神,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他转头对南华先生说:“这样非同寻常的人,将来一定有非同寻常的用处,可不能因为他现在年纪还小,就小看他啊!”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徐中阳起身告辞,临走前还特意叮嘱南华先生:“一定要好好培养钟馗,这孩子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南华先生笑着点头:“我自然会的。”

不知道钟馗接下来在书院里还会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咱们下回再接着讲。

后来有人为钟馗的风采写了首诗:“面貌奇异令人钦,声如洪钟眼有神。志同天地才压众,开口惊动世间人。” Emv6S2ZvytBrFbgPavCyU5qnLAwoohRENBzraPhcBRl2+WTm1f1S62c01oLXMf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