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潭氏生下那个浑身透着金光的孩子,钟家上下就像被撒了把蜜糖,连院子里的老槐树都似的,枝桠上都透着喜气。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丫鬟们就忙着洒扫庭院,厨房更是炊烟不断——蒸糕的甜香、炖肉的油香顺着门缝飘出去,引得街坊邻居都探头探脑。
没等钟惠派人去报信,他的兄弟钟义、堂兄钟礼就带着家眷来了,手里还拎着给孩子的礼物:锦缎小衣裳、镶银长命锁,连刚出生孩子能用的软底虎头鞋都备了两双。随后,海州城里相熟的乡绅、隐居时交好的文人也陆续赶来,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男人们聚在堂屋喝茶道贺,女人们则围着潭氏,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孩子长得俊,有的还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脸蛋,惹得婴儿咯咯直笑。
钟惠见来了这么多客人,赶紧让人把早就备好的宴席摆开。院子里搭起了临时的凉棚,四张方桌拼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好菜:油焖大虾红得发亮,清蒸鲈鱼冒着热气,还有潭氏特意让厨房做的莲子羹——说是给女眷们补身子的。客人们端着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说着吉祥话,有的说这孩子眼睛亮,将来定是个读书的好材料;有的说孩子哭声洪亮,说不定能像钟惠年轻时那样做官;说得钟惠心里美滋滋的,连喝了好几杯酒,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酒过三巡,众人正说得热闹,突然听见潭氏的贴身丫鬟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喊:“老爷!夫人!不好了!有只白鼠跑到夫人房里去了!”这话一出口,堂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客人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稀奇——钟家一向干净,别说白鼠了,连只苍蝇都少见。钟惠也愣了一下,刚要起身去看看,就见两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僧人走了进来,手里各捧着一卷泛黄的经卷,嘴里还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
这两个僧人来得突然,谁也没看见他们是怎么进的院子。钟惠连忙迎上去,拱手问道:“二位长老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其中一个高个子僧人抬起头,只见他眉目慈善,眼神却透着股不凡的气度,笑着回答:“我们听说钟先生喜得麒麟之子,特意来道贺的。”
钟惠见这两个僧人容貌端庄,说话也不卑不亢,心里暗暗觉得不一般,就凑到身边的钟义耳边小声说:“这两位师父看着不简单,咱们可得恭敬些。”说完,他赶紧请二僧到主位上坐下,又让人添了碗筷茶水,随后把刚才白鼠跑进房里的事说了出来,诚恳地问:“长老见多识广,不知这白鼠入房,是吉是凶?”
高个子僧人听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不必担忧,白鼠入房,乃是大吉之兆啊!这孩子将来,必定能应‘白龙’之兆,有一番大作为。不如请施主把孩子抱出来,让我们瞧瞧?”钟惠一听,连忙起身往内房走,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了出来。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聚到了孩子身上——这孩子才出生一天,却比寻常婴儿壮实些,脸蛋圆圆的,鼻梁挺直,尤其是那双眼睛,黑亮黑亮的,一点都不怕生,还好奇地盯着二僧看。高个子僧人伸出手,轻轻在孩子的头顶上摸了一下,嘴里念了声“善哉”,然后对钟惠说:“这孩子天生有德,将来或许能在钟山一带,平定妖祟,造福百姓啊!”
话音刚落,一阵清风突然从门外吹进来,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等众人再定睛一看,原本坐在椅子上的两个僧人,竟然不见了踪影,只有桌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一场梦。钟惠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两位是神人化身!他赶紧抱着孩子,对着僧人消失的方向拜了三拜,心里又惊又喜。
客人们也都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纷纷议论起来,都说这孩子是上天赐下的宝贝,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又坐了一会儿,客人们才起身告辞,临走时还一个劲地叮嘱钟惠,一定要好好培养这个孩子。钟惠送完客人,回到房里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里暗暗发誓,定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辜负神人的点化。
后来有人为这事写了首诗:“天赐婴儿真可羡,白鼠入房实罕然。幸逢神僧来点化,教人万古作话传。”至于这孩子后来如何取名,又有哪些奇遇,咱们下回再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