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钟惠年满五十,这日正是他的寿辰。天刚蒙蒙亮,钟家的大门外就热闹起来——挑着酒坛的、牵着肥羊的、捧着寿桃寿面的乡邻络绎不绝,连海州城里的缙绅大夫们也带着贺礼,坐着轿子赶来,一时间门前车水马龙,贺客把院子挤得满满当当,连墙角的石榴树下都站满了人。
钟惠穿着一身枣红色锦缎长袍,头戴黑色小帽,精神矍铄地站在堂屋门口迎客,见了熟人格外热情,握着对方的手连连道谢。潭氏则带着丫鬟们在厨房里忙活,蒸腾的热气裹着炖肉的香气飘满整个院子,桌上早已摆好了青花瓷碗、银质筷子,连酒壶都擦得锃亮,就等着开席。
钟馗也穿着一身新做的青布长衫,站在父亲身边帮忙招呼客人。他身姿挺拔,双眉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眼睛明亮得像两颗黑宝石,虽然面容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俊美,却透着一股英气,路过的宾客都忍不住多看他两眼。
这时,一位穿着深蓝色官袍、留着三缕长须的老者走了进来,正是海州有名的学士张宪。张宪和钟惠是多年的好友,平时常一起下棋论诗,今天特意带着一幅亲手写的“寿”字卷轴来贺寿。他刚走到堂屋,目光就落在了钟馗身上,见这少年气度不凡,心里暗暗惊讶,便走上前笑着问道:“这位便是令郎吧?不知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
钟馗双手抱拳,恭敬地回答:“回张大人,经史子集、诸书列传,学生都有通览。”
张宪又问:“那你会作诗填词吗?”
“诗词歌赋,学生略懂一些,不敢说精通。”钟馗谦虚地回答。
张宪一听,眼睛亮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有这般学问,何不趁今天这个日子,展现一下你的抱负,让大家看看你的才学?”
钟馗略一思索,问道:“那大人想让学生以什么为题呢?”
张宪指了指堂屋正中挂着的“寿”字,又指了指院外的几棵松柏:“今天是你父亲的寿辰,就以‘寿’字为题吧,每句都要带‘寿’字,而且院外有松柏,还得暗含长青之意,你看如何?”
钟馗点点头,转身走到书桌前。早有家僮备好笔墨纸砚,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略一沉吟,便挥笔而就,连停顿都没有,写完后轻轻吹干墨迹,双手捧着呈给张宪。
张宪接过纸,轻声念了起来:“寿烛光辉,寿香烟绕;寿酒满斟,寿果不少。寿比南山高,寿如松柏老。今日八仙来庆寿,浑如寿星下蓬岛。”
念完之后,张宪忍不住拍手叫好——这寿词不仅句句带“寿”,还把寿烛、寿香、寿酒、寿果的场景写得鲜活,又用“南山”“松柏”喻长寿,最后连八仙庆寿的意境都带了出来,词句清新雅致,完全不像出自少年之手。他捧着纸,翻来覆去地看,舍不得放下,连连赞叹:“奇才!真是奇才!这诗作得太好了!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孩子,竟有这般文笔!”
说着,他解下腰间的檀香木柄折扇,让家僮取来笔墨,把钟馗的寿词工工整整地抄在扇面上,然后递给身边的宾客:“大家快看看,这是钟惠兄令郎作的寿词,真是难得的好作品!”
宾客们纷纷传看折扇,有的小声念诵,有的点头称赞,还有人凑到钟惠身边说:“钟兄,你这儿子可太优秀了,将来定是栋梁之才啊!”钟惠听着,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张宪看着钟馗,越看越喜欢,转头对钟惠说:“钟兄,令郎这般才貌,不知可有婚配?”
钟惠笑着摇头:“还没有呢,我正想着等他再大些,找个合适的人家。”
张宪眼睛一亮,连忙说:“我有个女儿,今年十六岁,知书达理,模样也周正。若是钟兄不嫌弃,我想招令郎为婿,让他们结为夫妻,你看如何?”
钟惠一听,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连忙拉过钟馗,让他对着张宪跪下磕头:“快拜谢你岳父!”钟馗虽然有些腼腆,但也知道这是父亲和张大人的美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喊了声“岳父”。张宪笑得眼睛都眯了,连忙扶起他,还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钟馗:“这是我家的传家宝,你先拿着,算是定情之物。”
寿宴就这样在热闹的氛围中开席了。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宾客们推杯换盏,说说笑笑,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尽兴散去。
宾客走后,钟惠让厨房热了几道菜,和潭氏坐在堂屋小酌,还让钟馗唱首诗来助兴。钟馗清了清嗓子,唱起了《诗经》里的和乐篇章,歌声抑扬顿挫,音律优美动听,像清泉流过石涧,又像春风拂过柳梢。
钟惠和潭氏听得入了迷,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钟惠放下酒杯,笑着说:“我这辈子有四件高兴的事,今天算是全了。”
潭氏好奇地问:“哪四件事啊?你说说看。”
钟惠掰着手指头数道:“第一,上天保佑我活到五十岁,不算短寿了,这是一乐;第二,能和你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像比目鱼、连理枝一样恩爱,这是二乐;第三,咱们有钟馗这个儿子,钟家的香火有了着落,祖宗的祭祀不会断了,这是三乐;第四,咱们的儿子这么有才华,将来肯定有出息,这是四乐啊!”
潭氏笑着问:“你怎么知道儿子有才华了?”
钟惠就把寿宴上钟馗作寿词、张宪赞他奇才,还主动招他为婿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两人正说着,窗外传来金鸡的啼叫声,天已经亮了,便起身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钟馗拜别了父母,又赶回了息斋书院。一到书院,他先向南华先生和同窗们问好,然后回到滕云轩,拿出书卷继续学习。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勤奋,每天早早起床背书,上课认真听讲,晚上挑灯夜读,片刻都不松懈,真是个既聪明又好学的人。
不知道钟馗在书院里还会有什么新的进步,咱们下回再接着讲。
后来有人为钟惠的五十寿辰写了首诗:“寿高半百四乐全,人生何幸有此年。从兹富贵天长久,万寿无疆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