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关于《以日为鉴》

笔者关于日本社会演变的案头研究工作,其实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年更多的是将剖析日本作为一个研究爱好。2024年的一个意外契机,笔者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字与视频发布在网上,没想到收获了巨大的反响。经过半年的努力,笔者将这些年研究工作中认为精华的部分整理成册,形成了《以日为鉴》。

为什么要写这本《以日为鉴》?

其实关于日本泡沫破裂后的研究书籍,无论是日本作者的中译版,还是中国作者的研究内容,已经比较丰富了。但这些书籍更多都聚焦在一个宏观的叙事与国家层面的故事,哪怕有的涉及日本内阁与大藏省在这40年中做出的种种改革,也很少探究这些政策究竟会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产生哪些影响,更鲜少提及这些决定将对不同职业,乃至年龄群体产生哪些影响。

但笔者认为研究在失落经济之下,日本不同行业、职业与微观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更有意义。作为东亚第一个从“增长型社会”走向“存量型社会”的经济体,日本在这40年中走过了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而这40年中的变化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参考书”,或者说是“职业错题本”。

长达十余年的“就业冰河期”与房价暴跌后的债务危机,究竟会给个体带来怎样的伤害,不同的人生抉择会有怎样的后果,早已写到了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而这也是笔者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希望能够对这些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性的回顾,抛开宏大的叙事背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探寻这轮长达40年经济周期的借鉴意义。

其实地产泡沫经济崩裂后,日本先于东亚所有经济体经历了种种困境。无论是经济上的长期不景气与失业潮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还是少子化与老龄化对不同群体与行业造成的压力,何尝不是东亚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传统的儒家东亚文化圈的一员,日本社会在此经济下行期出现了诸如“返乡潮”“考公热”“学历贬值”“高学历贫穷”“医疗崩坏”“临时工时代”等社会现象,也诞生了“啃老族”“无缘社会”“老后破产”“女性贫穷”等社会名词。这些现象无一例外也在后来的韩国社会中出现。因此当周期的轮回指向我们时,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最终演变,对今天的我们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日为鉴》这本书将分为5个章节,在文章叙事上将从社会失业潮、大学生毕业潮、财政紧缩危机、老龄化与少子化,社会内卷与全民出海五个维度,去讲述不同群体的决策与境遇。笔者希望以这5个维度,带领读者去了解长期困扰日本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第一章:我们将讲述在社会性失业潮下,当时日本政府在新员工与老员工,保就业与保发展,大都市与返乡之间的抉择,去理解不同的决策带给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探索如今日本格差社会与地方不振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将以失落的一代人为视角,讲述泡沫破裂后毕业大学生们的境遇。也就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近2 000万人,他们如何从出生过剩走到毕业过剩,最后是就业过剩。看看延时毕业、教育市场化、硕博大扩招与派遣制度等改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

第三章:将以就业为视角,回顾日本曾经的考公热与教师热。日本的“医师公”职业曾经以稳定与高收入被称为神的职业。在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全民考公潮,把公务员当作经济不景气的职业避风港,成为当时很多日本人的选择。但这轮热潮却只持续了10年。日本的考公热是如何燃起又落下的,公务员又如何成为如今日本学生最不愿意从事的职业?

第四章:将以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体系为视角。20世纪80年代日本医疗产业一度俯视全球,但在90年代老龄化与财政紧缩的冲击下,却造就了“医疗崩坏”与“医药寒冬”两个社会热词。那么这场老龄化到底给医疗与医药产业留下了哪些伤痕,拯救日本医疗的再生改革与药品复兴改革到底是什么?

第五章:将以全民出海潮为视角。眼下中国市场内卷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出海的机会。日本泡沫经济结束后的90年代,出现过一轮长达20年的全民出海潮,成为失落经济下少数黄金赛道。当我们把日本90年代的视角从日本国内转换为国外,又会给今天的我们在未来职业选择上带来哪些借鉴?

笔者希望通过讲述日本社会、行业与职业的种种动荡,从其经验与教训当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好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笔者还是想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而这也是《以日为鉴》这本书希望能够带给读者的价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时代的巨大不确定性中,找到人生的确定性,并耐心地、坚定地,做好那些难且正确的事。

分析师Boden
写于2025年春 8kZlHbLvzwOZutYecBlW6hOI219wsPAJEiqMQush0U6Ei7LvFRkOsFH560nUkL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