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国内越野跑赛事数量的井喷式增长,大批选手涌入山野奔跑,选手们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丽的山野若随处可见垃圾,是无法令人赏心悦目的。
LNT理念,全称为Leave No Trace,即无痕越野。这是一项源于美国跑者团体的理念,它虽然不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但应该是我们所有越野跑爱好者自我约束的准则。
我倡导所有跑者遵循LNT无痕原则,从2017年开始,我就在自己所主理的江南100系列赛事中,号召跑者们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尽量自带杯具和餐具,杜绝在野外丢弃一次性雨衣、急救毯、塑料瓶、食品包装等行为。并且,江南100组委会选用环保型油漆进行控制地标的喷绘,赛后全程回收路标并清洁赛道垃圾,回收所有废弃电池等,这一系列遵循LNT理念的环保行动让赛道恢复如初。
江南100在赛道无痕Logo的设计上下了很大心思:主图案是一个跑者一边奔跑一边拎着一大袋垃圾,而垃圾袋主图案上是江南100的Logo,Logo周围是废物利用的标志,表明江南100将严格贯彻赛道无痕理念,收集赛道上本来要废弃的材料,清洁、处理之后再使用,减少垃圾的制造以及原料的消耗。
江南100赛道无痕Logo
下面是在2021年江南百英里比赛中践行LNT理念的案例,供广大越野跑爱好者和越野跑赛事同行参考。希望大家共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此才能持续地感受越野跑所带来的乐趣。
一、路标的回收
赛前2周对赛道沿途布置路标,赛后2周陆续回收路标,因此,赛事期间路标滞留野外最长为期1个月。主路标材质为70厘米长化纤飘带,其中一部分飘带钉有3M反光贴,均难以自然降解。赛道全程约180(168+12)公里,路标总使用量约1万条。预计赛后路标残存8500条,遗失1500条(其中1000条可能被人工摘除,500条可能因为风吹、树挡等原因不可视而暂时遗留野外)。残存路标回收率定为98%,回收8330条,遗漏不超过200条。经过赛后为期1年的“赛道无痕小组清山行动”,预计可再次回收路标600条,野外残存路标控制在不超过100条,占投放路标总数不超过1%。
江南100系列赛路标
二、地标的喷绘
经赛道途经的当地政府允许,组委会工作人员在政府许可的赛道岔路口水泥地面喷绘自喷漆地标。地标具有少量反光性。私人财产、苗木树木等物体表面不会喷涂。地标喷涂采用的自喷漆均为符合国标的环保型油漆,但仍有可能无法彻底避免苯类物质对周边环境的轻微影响,因此地标喷涂数量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外来的种子
由于参赛人数众多且来源地甚广,为保护四明山区域生态平衡,组委会采取措施控制外来种子的带入。
四、电池的回收
本场比赛预计产生废弃电池10000节,如无法良好回收,电池内含有的汞及其他有害元素将对四明山的环境和水体造成可怕的污染。为此,本场比赛所有补给点均设置有“电池回收箱”,要求选手配合,不要将电池混装进其他垃圾,并务必专门投掷进“电池回收箱”内,由工作人员回收。为了从源头减轻电池造成的污染,要求选手尽量购买碱性干电池而非碳性干电池。
五、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食用热食时,每一个补给点一人仅限使用一副一次性餐具。但仅此一项预计就将产生10000套废弃的一次性餐具。组委会呼吁有条件的选手自备户外折叠筷、方便勺。各补给点不提供一次性的水杯。
参赛物品不含一次性雨衣,需要选手按需自备。不允许野外随意丢弃一次性物品及其他装备。要求各位选手将废弃物带至各补给点回收处理。尤其是废弃的保温毯、破损的一次性雨衣、能量胶包装袋、空的饮料瓶,均需选手随身携带至就近垃圾桶再丢弃。
六、登山杖的使用
登山杖的杖尖会对表土和植物根系造成破坏,本场赛事虽没有禁止登山杖的使用,但在行进过程中,我建议如果选手使用登山杖,在表土脆弱的地带,应尽量套上杖尖帽使用。比起登山杖的影响,人的足迹对土地表面的影响更大,我建议选手尽量走在前人的足迹上,不要自行尝试新的路线。